隨著供電企業的優質服務的深入開展,企業形象確實提升了不少,但是當前優質服務中仍存在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
某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某供電公司在進行砍青時損壞了樹主人家的兩片瓦,并允諾賠償,但是回去后供電公司人員忘了這碼事情。半年后供電人員又去砍青卻遭到拒絕,理由是樹可砍,但先前允諾賠償的兩片瓦賠了再說。當然這個小問題最終還是解決了,可我們的誠信卻受到了質疑。有語云:言必行,行筆果。作為公共服務行業,誠信為先,失信于民,后果何堪?
現下各供電營業網點大都推出了便民措施,如便民傘、便民藥箱等,可謂是小處見真情,值得肯定和推廣。但問題是如今部分網點的便民措施卻成了擺設,藥箱是空的,便民傘也都不見了,究其原因無在乎兩種:部分客戶借而不還,客服人員未及時補充。前者屬于社會道德范疇,暫不討論。問題是我們的客服人員為何不及時補充?是沒注意到,還是沒時間,抑或是沒資金來源?筆者認為這些都不成其為理由,理由只有一個:缺乏責任心。其實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只是舉手之勞,如果在這炎熱的夏季,真有那么一位客戶中暑了,我們的藥箱又碰巧是空的,卻又大不幸被某記者知悉了,說不定又會弄出個什么“藥箱門”事件來,猛批我們的優質服務是在搞秀,再次將我們供電企業推上風口浪尖,那時可就百口莫辯了!
言及于此,不作深論,僅作拋磚之意。筆者之意在于給我們的優質服務提個醒,千萬別失信于民,一定要增強責任意識,小處切切不可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