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通信機房節能,機房前期設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如何在資金及資源有限的現狀下,有效的對建成機房進行節能進行監控及管理,而不是簡單粗放的重建,成為當今運營企業節能管理的重中之重。
單純的高能耗并不是通信機房唯一的過錯。早在數據業務大規模增長之前,許多通信機房就開始依靠效率低下甚至不符合標準的粗放式的老舊空調制冷,而且他們依舊樂此不疲。由于長期以來沒有一個統一量化且具體的節能標準,機房節能不能有執行到實處早已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識。
在郁悶了多年之后,從今年開始,電信機房管理者們似乎看到了轉機。以往全國各地市的運營商各個部門共用一個總的電表,包括機房、照明、辦公等。為了讓通信機房節能切實落到實處,廣東電信研究院的專家們為廣東電信想到了一個簡單又“高超”的主意:為廣東每個地市電信運營商的耗能大戶機房均單獨安裝一塊電表,電表將記錄該機房每個月的用電情況并在月底反饋給廣東電信運營商內部管理部門。反饋的結果會被納入到對該機房年終運營情況的考核范疇,直接和獎金收入掛鉤。
這被外界看做是一項具有懲罰監督性的措施:畢竟機房運維人員對通信設備的節能運營負有責任,他們就應該把自己的收益與節能捆綁在一起。
起初許多人對這項計劃持否定態度。他們相信,廣東電信這樣做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節能方式變得好看靠譜一些,但對“考核與電表結果掛鉤”的運維管理人員并不公平,畢竟每個機房的具體情況不同,規模不同,設備數量不同,前期設計不同等等,不能一概而論。所以無助于節能目標的實現。
誰也沒有想到,現在“電表”居然表現如此出色。廣東電信統計結果顯示,自2009年3月各個機房獨立掛表開始,平均每個月多節約了7%以上的電能。盡管這個進步低于同廣東電信15%降幅的預期。但這樣的進表現已經遠超過了其他省市運營商最初的設想。
電信運維工作人員為了自己利益而拼命努力是取得節能良好業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令一項重要的因素仍是節能新技術的提前應用。廣東另外兩家采取節能新技術及其改造的運營商廣東移動和廣東聯通也拿到了相對不錯的戰績。
廣東電信最近向節能優秀員工支付了第一筆績效獎金。這項讓運維工作人員“不再可以渾水摸魚”的新穎計劃獲得了良好開局,它可能會讓其他省市運營商考慮是否跟進這一做法,給各個機房獨立掛表,改進向員工支付獎金薪酬的方式。
其他省市運營商仍在觀望“廣東電信掛表計劃”的效果。其家很多運營商聲稱,他們已經了解了這個簡單的想法,但還沒有具體哪家開始正式施行。其他運營商高管曾指出,節能不精確,責任不明確一直是節能工作落不到實處的頑疾,尤其是在高容量的數據機房IDC大規模應用后。廣東電信的做法確實值得借鑒參考。
給各個機房掛表是“深思熟慮和負責任的做法”,它更側重于獨立機房和以往耗能情況縱向的比較,而非和其他具體情況不同機房橫向的比較。節能精細化無疑是未來幾年節能方式的趨勢之一,它使得機房節能精細化由于責任明確而真正落到了實處,然而它更大的意義在于挽救運營商機房高耗能少行動糟糕的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