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西起云南楚雄祿豐縣,東至廣州增城市,在中國南方的崇山峻嶺間,世界上第一條電力“綠色超級高速公路”落成,西南能源基地的強大電流源源不斷地送往電力消費大省廣東。
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懋振表示,工程使我國在世界輸變電領域占領了新的制高點,大大增強了云南水電輸送廣東的能力,對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優化資源配置、利用清潔能源、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廣東珠三角負荷中心的電力供應,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義無反顧
眾所周知,我國的資源蘊藏大部分集中在西部,而工業卻主要聚集在東部。而在西電東送中,超高壓、特高壓就是遠距離的同義詞。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介紹,云廣特高壓直流工程東西跨度接近1400公里,如果還是采用以往的500千伏直流,電力損耗不小。想把損耗盡量降到最低,把電壓等級升高是有效途徑。
南方電網公司表示,作為能源行業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建設特高壓直流工程,就是為了把西部比較豐富的一次性能源,特別是水電、太陽能、風電等清潔能源集中開發出來,遠距離、大容量地輸送到珠三角等經濟發達的負荷密集地區,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東西雙贏,同時解決廣東直流多落點、短路電流超標,以及線路走廊和征地、環保等問題。
攻堅克難
然而,問鼎世界第一,選擇時義無反顧,選擇后卻是道路阻隔且漫長,主要體現在特高壓直流輸電遇到的技術難度前所未有、紛繁復雜,歐美等國曾先后失敗。
首先,電壓等級升到了原來±500千伏的1.6倍,電壓越高技術要求就越高,相關設備的研發和制造難度也就越大。之前有專家預想,電壓若到了±800千伏時就可能會形成“拐點”。
其次,這個世界電力史上里程碑式的工程,在建設中也面臨著諸多技術問題,有不少甚至屬于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技術。比如,當電壓升至±800千伏,特別是在地處云貴高原、海拔1850米的楚雄換流站(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換流站),設備絕緣水平要求就是其他同類工程不可比擬的。為此,南方電網在自主開展系統研究、成套設計、性能仿真試驗的同時,深入開展了電磁環境等研究,提出了一整套技術規范、標準,并對有關技術參數進行了海拔修正。
記者了解到,為建好這個極具開創性、挑戰性的世界級工程,南方電網公司攜手國內外多家機構和單位,緊密合作、攻堅克難,整個工程綜合自主化率超過60%,極大促進了自主創新戰略的落實,推動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僅南方電網公司就在云廣特高壓直流工程上獲得14項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綠色”之路
參觀云廣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讓記者驚嘆那些創造紀錄的數字:
全長1373公里,西電東送的新里程;±800千伏,直流輸電領域電壓等級的新高點;500萬千瓦,電力輸電容量的新紀錄;1850米,換流站海拔的新高度;最高達108米、最重達157噸的鐵塔;采用先進的“海洛瓦”技術即衛星拍攝立體定位,使得鐵塔定位更加準確更加生動,工程總距離從原來設計時的1428千米縮短至完工時的1373千米……
更重要的是,按照工程設計指標,該工程500萬千瓦的輸送能力,約相當于500千伏超高壓直流線路的2倍,節約走廊土地約8300公頃,大幅降低輸電損耗,節約換流站占地超過600公頃。據測算,該工程將金安橋、小灣等水電站的清潔水電輸送到珠江三角洲負荷中心區,按照替換燃煤電廠來測算,每年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60萬噸。
工程投產后,南方電網同時形成了“八交五直”共13條500千伏及以上的西電東送大通道,輸電能力超過2300萬千瓦。專家指出,作為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成功范例,云廣特高壓直流為今后建設更多的特高壓直流工程以實施更遠距離、更大容量、更高效率的西電東送奠定了基礎,對進一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家能源戰略的實施,加強泛珠三角、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