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當地在建光伏項目。
青海屬于國內經濟欠發達的省份,當地政府試圖通過地方政府強力進行光伏上網電價補貼的辦法來激活當地太陽能光伏產業,而不是一味被動等待國家出臺統一的光伏上網電價,這一思路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對國內其他省市,尤其是西部省市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這一被稱之“青海樣本”的補貼,不僅將為國內各省發展光伏參考提供有效的數據,也將對始終處于緩慢啟動狀態的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起到“鳴槍”的作用。
近日,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青海省今年欲出130億補貼800兆瓦光伏項目,并以1.15元/度價格補貼在9月30日前并網的電站,有專家預言,未來很難再有高于此價格的補貼出現。
1.15元的價格優勢凸顯
隨著近幾個月,產業鏈上的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的價格大幅下挫與建設光伏電站的關鍵設備投資額的大幅下降,已經使得光伏發電成本日益逼近1元/度, 離國家出臺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僅一步之遙。
青海此時給出補貼政策優勢凸顯, 1.15元/度補貼價格大大超過了前幾輪光伏特許權招標中的中標價格(1.09元/度;0.72元/度),將直接“引爆”青海光伏發電行業搶裝效應,該省不僅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年內出現直線上升的情況,還將力促該省完善整條光伏產業鏈的形成。
據記者了解,能夠享受此次補貼的企業是已在青海當地注冊的光伏公司。由此可以斷定,9月30日前的補貼將被已經在當地注冊的27家光伏企業共同分享。這些企業涵蓋了國內主要的新能源發電企業,其中,龍源電力、中廣核太陽能、大唐新能源、黃河發電、尚德、阿特斯、力諾等企業均有項目在建。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茂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9月30日前,青海省大概會有200兆瓦左右的光伏發電可以進入電網。根據青海的光照條件,或者從現在光伏發電成本來看,1.15元/度的光伏上網電價還是可以保證光伏電站運營商擁有一個相對合理的利潤空間。”
電網技術瓶頸有望突破
目前,青海中廣核錫鐵山10兆瓦千瓦光伏電站、國投電力格爾木20兆瓦光伏電站、龍源電力格爾木20兆瓦瓦光伏電站、大唐新能源格爾木50兆瓦光伏電站、德令哈10兆瓦光伏電站,這些項目基本上都已經并網發電。
截至2010年底《青海電網光伏發電接納能力研究》項目通過驗收,目前2010年青海電網可接納200兆瓦光伏發電,預測到2015年可有1010兆瓦消納能力,但此次青海省出臺今年9月30日前建成的光伏項目保證每度1.15元的電價,且不對總量進行限制的政策后,該省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預計會達到破紀錄的800兆瓦左右,顯然已經超過了當地電網接納能力,給青海省的光伏發電上網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因為電網建設的速度遠慢于光伏發電站的建設速度。
針對此情況,青海省相關部門正在加強與青海電網的協調,并將根據計劃建設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容量情況,對青海電網“十二五”規劃提出具體要求,加大電網建設和改造力度,盡最大努力避免青海出現太陽能光伏發電并網難的局面。
不可否認的是,此次補貼刺激必然會導致出現一波搶裝潮,青海省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猛然間出現井噴式增長,可能會出現有企業降低工程建設的質量搶工期的現象,為光伏發電站后續穩定運行帶來隱患,有業內專家表示:“青海省內存在大量的戈壁荒漠,在這樣相對比較平坦的地區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工期比較短,三個月內基本上還是能夠完工。”
對其他地方有參考作用
目前,包括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內的新能源產業已經被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太陽能光照資源的普遍性使得國內省市都將其列為重點發展的產業。那么“青海樣本”是否能在其他省市推廣呢?
陜西光伏企業規劃部姚春平說:“青海這個項目對各省肯定是有借鑒作用的。在當前能源形式下,市場的應用已經接近了市場的驅動模式,而不是簡單的依靠政府行為的推動方式,這對應用市場的拉動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但就目前來說1.15元/度的補貼也是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甚至剛剛相當于光伏成本價。由于光伏發電成本趨勢是要降到1元/度以下,所以這個價格在未來一段時期都具備吸引力。”
與早期江蘇省、山東省也陸續出臺的一些補貼電價示范項目相比,青海此次補貼力度和規模都是空前的。光伏強省江蘇省曾經實施的4元/度的高價補貼政策,令其他省市望塵莫及,高價也擋住了其示范作用發揮,但青海出臺的1.15元/度的價格適宜各省發展條件,其影響力不可小覷。
長城證券認為,青海盡管還面臨國家發改委層面以及地方財政狀況等不確定因素,但啟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是大勢所趨,政府在鼓勵的同時也要避免一擁而上,未來幾年國內光伏“適度積極的支持政策”將會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