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海聯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聯訊”)于7月22日接受創業板發審委審核,這家在IPO上幾經挫折的公司如今“傍上”了勢頭如虹的智能電網。然而,面對過于分散的電力信息化行業和強悍的對手,核心競爭力并不明顯的海聯訊能否如愿吃上大蛋糕?
3.7萬億的智能電網大蛋糕
海聯訊是一家專注于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系統集成、軟件開發與銷售、技術及咨詢服務,其中系統集成業務在營業收入中占比最大。
2003年,海聯訊的海外上市歷程止步于SARS影響;6年后的2009年,公司的IPO仍受阻于由外資轉內資的身份轉換。
根據海聯訊的首發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公司此次發行股數為1700萬股,募集資金全部投資于信息應用系統研發升級項目和技術支持中心項目。因為海聯訊如今盯上的大蛋糕正是電網公司大力推動的智能電網。
正如招股書所說,智能電網將成為拉動電力行業信息化需求的新的增長點。其主要特征“智能化”包括信息化、自動化和互動化三大方面,其中信息化最為重要,是實現智能電網自動化和互動化的基礎。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此前公布的規劃,2011~2015年,進入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階段,投資額達到2萬億元,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2016~2020年進入引領提升階段,投資額達1.7萬億元,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因此,上述建設的開展必將成為電力信息化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發展的強大引擎。按以往電力行業建設中信息化建設所占比重估計,未來11年內國家電網公司用于智能電網信息化建設的投資規模將不小于1000億元。
海聯訊在2010年的前5名客戶為:上海輝電電力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山西省電力公司、華北電網有限公司以及廣東電網有限公司,基本均為國家兩大電網公司下屬企業。
行業競爭激烈、分散
然而,海聯訊面對的難題是,低端信息化建設項目競爭激烈、市場分散以及競爭對手的強悍。
招股書顯示,從2009年電力信息化行業重點企業的份額來看,目前該行業沒有形成具備絕對領導地位的龍頭企業。該行業重點企業2009年市場占有率基本在1%~2%左右,只有埃森哲的市場占有率達6.7%,重點企業合計占13.7%的市場份額,其余的市場份額則被數量眾多的其他企業分割。
其中,埃森哲占有6.7%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是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埃森哲為2008年國網ERP工程總承包商,其主營產品為電力業務管理系列軟件。但從其市場份額來看,也并不足以做國內該行業的龍頭老大。
東軟集團(600718.SH,下稱“東軟集團”)占有1.9%的市場份額,主營產品為數據中心及商業智能系列軟件、電力業務管理系列軟件,為該行業第二大市場份額的公司。
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股份有限公司(002063.SZ,下稱“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市場份額為1.6%,主營產品為電力業務管理系列軟件。
北大青鳥與啟明星均占有1%的市場份額。前者主營產品為企業信息門戶系列軟件,后者是四川省電力公司下屬企業,主營定制系統開發領域,偏向于ERP實施。
而盡管海聯訊在輸電網通信解決方案、配用電網通信解決方案以及語音通信解決方案等方面具備專長,其1.4%的市場份額以及與競爭對手相類似的業務領域并不具有明顯優勢。例如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就已確立了“先縱后橫”的發展思路,縱向上深耕電力行業,由單純的財務軟件商向全面應用解決方案商轉型。
有行業分析師告訴《第一次財經日報》,目前在電力信息化市場中,以單個企業市場份額論,SAP、埃森哲等外企均要高于國內包括海聯訊、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甚至東軟集團等企業,主要原因在于該行業的投資主體是兩大電網和五大發電集團,而這些央企財力雄厚,更愿意聘請國外企業進行服務。
“全球500強的企業中大部分的信息化服務都是這兩家做的,所以央企當然更重視它們,而對海聯訊和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等國內企業來說,更多的機會可能在于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方面,只有這樣能區別于外企的標準化產品服務。”該分析師說。
然而,盡管國內企業靠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起家,但在這條發展路徑上也并不順利。
一位行業人士向本報表示,目前,國內電力信息化服務領域的企業數量眾多,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在低端的簡單硬件系統集成項目上競爭較為激烈,有時甚至會出現為占領市場而相互壓價的情況。因此,該行業目前處于“割據”的分散競爭格局,稍有規模的企業都在其賴以起家的行業割據,而跨領域的發展也并不順利。
該人士告訴本報,盡管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等企業近年也涉足電力信息化的其他領域,但終究不如埃森哲等國際巨頭“通吃”,主要原因在于國內企業缺乏人才,以及跨行業、跨領域發展需要巨額的研發成本。因此,面對強悍的國際巨頭和“割據”分散的國內對手,海聯訊能否吃上未來十年智能電網發展的大蛋糕,尚需打個問號。
3.7萬億的智能電網大蛋糕
海聯訊是一家專注于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系統集成、軟件開發與銷售、技術及咨詢服務,其中系統集成業務在營業收入中占比最大。
2003年,海聯訊的海外上市歷程止步于SARS影響;6年后的2009年,公司的IPO仍受阻于由外資轉內資的身份轉換。
根據海聯訊的首發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公司此次發行股數為1700萬股,募集資金全部投資于信息應用系統研發升級項目和技術支持中心項目。因為海聯訊如今盯上的大蛋糕正是電網公司大力推動的智能電網。
正如招股書所說,智能電網將成為拉動電力行業信息化需求的新的增長點。其主要特征“智能化”包括信息化、自動化和互動化三大方面,其中信息化最為重要,是實現智能電網自動化和互動化的基礎。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此前公布的規劃,2011~2015年,進入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階段,投資額達到2萬億元,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2016~2020年進入引領提升階段,投資額達1.7萬億元,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因此,上述建設的開展必將成為電力信息化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發展的強大引擎。按以往電力行業建設中信息化建設所占比重估計,未來11年內國家電網公司用于智能電網信息化建設的投資規模將不小于1000億元。
海聯訊在2010年的前5名客戶為:上海輝電電力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山西省電力公司、華北電網有限公司以及廣東電網有限公司,基本均為國家兩大電網公司下屬企業。
行業競爭激烈、分散
然而,海聯訊面對的難題是,低端信息化建設項目競爭激烈、市場分散以及競爭對手的強悍。
招股書顯示,從2009年電力信息化行業重點企業的份額來看,目前該行業沒有形成具備絕對領導地位的龍頭企業。該行業重點企業2009年市場占有率基本在1%~2%左右,只有埃森哲的市場占有率達6.7%,重點企業合計占13.7%的市場份額,其余的市場份額則被數量眾多的其他企業分割。
其中,埃森哲占有6.7%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是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埃森哲為2008年國網ERP工程總承包商,其主營產品為電力業務管理系列軟件。但從其市場份額來看,也并不足以做國內該行業的龍頭老大。
東軟集團(600718.SH,下稱“東軟集團”)占有1.9%的市場份額,主營產品為數據中心及商業智能系列軟件、電力業務管理系列軟件,為該行業第二大市場份額的公司。
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股份有限公司(002063.SZ,下稱“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市場份額為1.6%,主營產品為電力業務管理系列軟件。
北大青鳥與啟明星均占有1%的市場份額。前者主營產品為企業信息門戶系列軟件,后者是四川省電力公司下屬企業,主營定制系統開發領域,偏向于ERP實施。
而盡管海聯訊在輸電網通信解決方案、配用電網通信解決方案以及語音通信解決方案等方面具備專長,其1.4%的市場份額以及與競爭對手相類似的業務領域并不具有明顯優勢。例如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就已確立了“先縱后橫”的發展思路,縱向上深耕電力行業,由單純的財務軟件商向全面應用解決方案商轉型。
有行業分析師告訴《第一次財經日報》,目前在電力信息化市場中,以單個企業市場份額論,SAP、埃森哲等外企均要高于國內包括海聯訊、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甚至東軟集團等企業,主要原因在于該行業的投資主體是兩大電網和五大發電集團,而這些央企財力雄厚,更愿意聘請國外企業進行服務。
“全球500強的企業中大部分的信息化服務都是這兩家做的,所以央企當然更重視它們,而對海聯訊和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等國內企業來說,更多的機會可能在于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方面,只有這樣能區別于外企的標準化產品服務。”該分析師說。
然而,盡管國內企業靠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起家,但在這條發展路徑上也并不順利。
一位行業人士向本報表示,目前,國內電力信息化服務領域的企業數量眾多,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在低端的簡單硬件系統集成項目上競爭較為激烈,有時甚至會出現為占領市場而相互壓價的情況。因此,該行業目前處于“割據”的分散競爭格局,稍有規模的企業都在其賴以起家的行業割據,而跨領域的發展也并不順利。
該人士告訴本報,盡管遠光軟件(002063 論壇 資訊)等企業近年也涉足電力信息化的其他領域,但終究不如埃森哲等國際巨頭“通吃”,主要原因在于國內企業缺乏人才,以及跨行業、跨領域發展需要巨額的研發成本。因此,面對強悍的國際巨頭和“割據”分散的國內對手,海聯訊能否吃上未來十年智能電網發展的大蛋糕,尚需打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