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指出,加快智能電網的建設對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具有較大的幫助。首先,智能電網是新能源技術革命不可缺少的載體。近年來,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瓶頸,對越來越多國家的經濟秩序與能源安全構成威脅,這從客觀上呼喚能源產品的多元化與本土化。太陽能、風能、生物能不僅環境成本低而且具有本土化、多元化的特點,但這些新能源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需要電網有能力接受多種能源不同的并網特性,因而,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加快與之相適應的電網建設。
其次,智能電網是解決新能源電力上網難題的最佳途徑。國內風電場開發地區一般都集中在邊遠地區,這恰恰是電網比較薄弱的地方,承受能力有限。隨著新能源發電的積極推進,公共事業在電力分配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如管理障礙和資金約束等。技術面臨的挑戰非常明確,舊機械配電網絡已經不能滿足新能源發展的需要。智能電網的發展將會解決新能源發電上網難的問題已成為各國的共識,目前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也已開始起步,我國數字化電網涵蓋發電、調度、輸變電、配電和終端用戶各環節,是智能電網的初級階段。
最后,建設智能電網有利于實現各方共贏發展。對于電力企業而言,可以實現節能減排,減少發電、輸電及配電過程中的電能損耗,降低電力公司的能源成本。也可以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實現企業成本控制;對于政府而言,電能損耗的降低將直接節省國家的能源儲備,同時緩解全球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有利于國家環保。同時,也能配合國家能源安全及戰略,促進能源生態系統的轉型;對于消費者而言,消費者面臨的選擇將會多樣化,可以降低用電費用,也可以根據電力公司提供的多樣化服務選擇最佳用電時間和方式。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智能電網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由于國情、發展階段及資源分布的不同,中國的智能電網和美國的智能電網在內涵及發展的方向、重點等諸多方面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中國的智能電網首先是一個堅強的電網,其中,具有長距離、大容量輸電特征的特高壓電網將成為核心環節。這是由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能源集中分布特點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