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5日下午,胡錦濤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中國工程院院士、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級高工薛禹勝代表,是研究智能電網的專家。他坦言,江蘇的進一步發展,必須依靠特高壓技術輸入電力。總書記對此高度關注,與院士仔細探討智能電網建設的有關問題,并強調,我們一方面要注重節能,不能走過去的發展老路,另一方面要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快智能電網技術與設備的研發制造。?
?
3月8日下午,胡錦濤總書記來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主任梁鐵成建議國家加快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把內蒙古的煤炭轉化成電力,輸送到全國各地,以大幅度提高內蒙古的綜合經濟效益。總書記立即為江蘇與內蒙古“牽線搭橋”:“5日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江蘇的代表也提到了‘十二五’期間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的問題,今天,內蒙古的代表也談到這個問題。內蒙古是我們國家重要能源基地,現在隨著這幾年內蒙古電力發展,外送電的通道問題顯得明顯滯后。‘十二五’時期,國家會大力支持內蒙古外送電通道建設。”?
?
3月12日,薛禹勝代表、梁鐵成代表和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盟委書記白向群代表坐在了一起,討論如何落實總書記指示,把內蒙古的資源與江蘇的市場嫁接在一起。?
?
薛禹勝代表介紹,“特高壓”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的電壓等級。傳統的500千伏電壓輸送技術,輸送距離只能達到600公里,而特高壓輸送距離可以超過2000公里。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發展特高壓。“我們國家的能源都是集中在北部和西部,但我們用電的負荷中心又是在東部和東南部,其間距離都要超過2000公里,在這樣的情況下,用電的方式輸送能源,那原來電壓50萬的等級就不夠了”。??梁鐵成代表介紹,內蒙古已探明煤炭儲量7700億噸,全國第一。有煤有電,“怎么送出去”一直是個大難題。通過特高壓,內蒙古就能從送煤到全國變成送電到全國,這是全國能源輸送的革命,技術上也不用太擔心:“現在我國從晉東南到荊門,從向家壩到上海,國網有兩條特高壓在運行,此外南網還有一條特高壓線路,這兩年的運行情況都是非常平穩、安全的,對我們大規模推廣特高壓提供了技術保障和經驗。”?
?
薛禹勝代表介紹,“十二五”期間,江蘇需要新增電量超過2000萬千瓦,但是本地已經沒有空間再新建電廠,“南京到鎮江的長江沿岸,差不多10公里就是一個電廠,如果再要在長江三角洲本地來建電廠,一方面煤的輸運壓力很大,再者對于一個經濟發達地區,環境容量已經到了極限。”?
?
梁鐵成代表說,內蒙古坑口電廠發電成本一千瓦時不到0.1元錢,送到江蘇,比江蘇本地電廠還要便宜五分錢,這個利潤空間驚人!國家發改委已經規劃了“三縱三橫”的特高壓線路,其中“三縱一橫”線路源頭在內蒙古,兩條是送電到江蘇:錫盟到南京的這條特高壓,裝機負荷要達到1000萬千瓦。同時還有一條,由蒙西送往江蘇,負荷是800萬千瓦。?
?
白向群代表則介紹,這里面不僅要算一筆經濟賬,還要算綜合效益的賬,這是江蘇和內蒙古互相優化資源配置,對雙方都是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