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河北省張家口市55%的居民將用上智能電表。?
4月12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分析和市場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雋在2011堅強智能電網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鐵路不僅進入高鐵時代,民眾生活也開始逐漸進入智能電網的“網”中,“例如,北京一些地區可以安裝風能、太陽能等發電系統,這樣的話,自己家里用不完的電力就可以送到電網上去?!?/p>
電網戰略技術儲備 特高壓技術已領先
4月13日,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宣布將采用中國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建設巴西美麗山水電站輸電工程。這條“電力高速路”將幫助巴西把北部亞馬孫河的水電送到幾千千米外的發達地區。據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和巴西在電力發展上具有共性,巴西電力需求也保持較快增長,正在開發亞馬孫河的大型水電站,要把電力送到南部和東南部電力負荷中心,距離在800至3000千米,需要采用中國的特高壓遠距離輸電技術。
姜克雋指出:“過去我國的電力系統更多的是在追趕發達國家,但到‘十二五’期間,我國的電網、智能電站建設等將領先于世界。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電網企業要承擔嘗試不同電網技術的責任,例如特高壓、超導等技術,而且,許多技術都可以作為戰略技術儲備。當然,研究、發展這些技術的前提是建設好智能電網?!?/p>
事實上,我國已經開始著手加快智能電網標準體系建設,并在特高壓標準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通過工程實踐,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7大類77項標準構成的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標準體系,已修訂國家標準1項,發布15項國家標準和73項企業標準,申請專利431項已獲授權237項,確立了我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裝備制造、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應用大量新技術 帶動低碳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許多城市都在為居民用戶安裝智能電表。天津年內換裝102萬具智能電表、大連將在年內為80萬用戶更換智能電表……智能電表具有電能計量、信息存儲及處理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如果欠費,它還能自動斷電。
從產業鏈層面看,智能電網依次分為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環節。所涉及到的技術非常龐雜,每個環節都將應用大量的新技術,因此電網的升級改造無疑將惠及分布在這些環節上的不同行業,給這些企業帶來發展的新機遇。對此,姜克雋表示:“對國家電網來說,智能電表、計算機控制系統、遠程控制系統等智能電網設備的供應商是開放的,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來采購,并不局限于中國企業?!?/p>
統計數據顯示,未來10年里,智能電網預計年均投資約3000億元。業界許多專家表示,國家電網公司的投資將拉動10倍乃至百倍資金的跟進。這些投資將對長期支持低碳電力系統發展的企業帶來機會。
美國發展智能電網主要是參考互聯網的經驗,由政府直接投資、政府推進基礎研究到制定基礎標準,并推廣為世界范圍內的通用標準,最后相關企業快速介入。對于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模式,有業界人士建議,首先實現從引進技術,實現自我研發,到成功的技術輸出三階段轉換;其次,智能電網初期建設可以采取分點地區試點,成熟后以點帶面大規模推進。
低碳經濟“有形之手” 助推碳減排百億噸
在電力領域發展智能電網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戰略部署和主要動力之一,其中,分布式能源是智能電網的必要組成。日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透露,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布局分布式能源發展,且已在內部出臺一份《分布式能源建設管理辦法》。國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具體的電源管理及上網價格問題。屆時,企業可做到自己發電自己用,多余的電力可輸入電網。
堅強智能電網是具有透明開放、互動等特征的現代電網,不僅是連接發電和用電的電力輸送載體,還是具有網絡市場功能的電能優化配置載體,將成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有形之手”,有利于鼓勵低碳產業發展和淘汰落后產能。例如,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就將大大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并有效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統計數據顯示,智能電網未來10年可推動實現二氧化碳累計減排105億噸,對實現我國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目標的貢獻度超過20%。
姜克雋說:“目前,我國一些地方正在踐行低碳發展戰略,要求用戶的能源系統能夠上網。也就是說,如果智能電網建設沒跟上,就會致使當地的低碳政策難以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