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表2011年第三批中標數據點評:
招標量仍持續高增長,全年增速預計30%以上。此次招標2級單相智能電表共1102萬個,占10年全年的26.6%;1級三相智能電表共74.20萬個,占10年全年的22%。今年前三標合計招標中,2級單相智能表共招3270萬臺,占10年全年的78.8%;1級三相智能表共招331萬臺,占10年全年的98%。另外,從招標的時間分布來看,今年的招標較去年更為密集。因此我們預計,今年將會有5次智能電表的集中招標,而招標總量的全年增速將達到30%以上,其中,單相表將達到30%以上,三相表或將超過40%。
招標價格同比大幅上升,仍保持了穩步攀升的態勢。由于去年的低價中標規則以及此后導致的一系列事故,今年國網招標已由去年的單一價格標準轉而更重視產品的質量。通過改變招標規則,電表價格在今年前兩標已有較為明顯的回升,第三標仍延續了前兩標的趨勢,同比有所上升。
各大廠商份額均有下降,浩寧達擴張迅速。從廠商來看,相較于第二批中標情況,本次中標的前十大廠商份額環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單相表方面,科陸電子由5%下降至5%;林洋電子由7.27%下降至5.34%;威勝集團由7.39%下降至5.41%。在三相表方面,華立儀表由8.6%降至4.28%;三星電氣由10.01%降至2.98%;林洋電子由13.11%降至9.26%;正泰電器由9.91%降至1.65%。而不同于大廠商的份額下降,浩寧達在2級單相表的市場份額由3%升至5.39%,位居第二;在1級三相表的市場份額也由7.6%提升至9.83%,位居第四。
市場集中度下降。進入11年后,智能電表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分別較此前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2級單相表(前十廠商份額之和)由10年第三批之前的平均70%以上降至此后的40%-50%;1級三相表(前五廠商份額之和)由10年第四批前的65%以上降至此后的55%左右。而今年第三批的市場集中度又開始出現較明顯的下降,2級單相由50%降至48.8%,1級三相由56.3%降至52.6%。
募投項目逐步投產或將導致行業產能過剩。通過對多個智能電表上市公司的投資項目進行整理,我們發現,11年和12年將是智能電表的大規模投產和達產期。其中,科陸在10年的增發項目將帶來460萬臺的擴產,林洋電子的上市募投項目也將帶來550萬臺的產能,三星電氣也將擴產650萬臺,浩寧達也已新增產能188萬臺。對這些上市廠商的產能數據進行分析,目前產能合計為1668萬臺,未來擴產合計1848萬臺,增幅達到100%以上。而10年全年需求僅不到5千萬臺。我們認為,隨著大廠商的投資項目逐步投產,未來行業或將面臨產能過剩,行業內整合或將是新趨勢。
招標量仍持續高增長,全年增速預計30%以上。此次招標2級單相智能電表共1102萬個,占10年全年的26.6%;1級三相智能電表共74.20萬個,占10年全年的22%。今年前三標合計招標中,2級單相智能表共招3270萬臺,占10年全年的78.8%;1級三相智能表共招331萬臺,占10年全年的98%。另外,從招標的時間分布來看,今年的招標較去年更為密集。因此我們預計,今年將會有5次智能電表的集中招標,而招標總量的全年增速將達到30%以上,其中,單相表將達到30%以上,三相表或將超過40%。
招標價格同比大幅上升,仍保持了穩步攀升的態勢。由于去年的低價中標規則以及此后導致的一系列事故,今年國網招標已由去年的單一價格標準轉而更重視產品的質量。通過改變招標規則,電表價格在今年前兩標已有較為明顯的回升,第三標仍延續了前兩標的趨勢,同比有所上升。
各大廠商份額均有下降,浩寧達擴張迅速。從廠商來看,相較于第二批中標情況,本次中標的前十大廠商份額環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單相表方面,科陸電子由5%下降至5%;林洋電子由7.27%下降至5.34%;威勝集團由7.39%下降至5.41%。在三相表方面,華立儀表由8.6%降至4.28%;三星電氣由10.01%降至2.98%;林洋電子由13.11%降至9.26%;正泰電器由9.91%降至1.65%。而不同于大廠商的份額下降,浩寧達在2級單相表的市場份額由3%升至5.39%,位居第二;在1級三相表的市場份額也由7.6%提升至9.83%,位居第四。
市場集中度下降。進入11年后,智能電表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分別較此前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2級單相表(前十廠商份額之和)由10年第三批之前的平均70%以上降至此后的40%-50%;1級三相表(前五廠商份額之和)由10年第四批前的65%以上降至此后的55%左右。而今年第三批的市場集中度又開始出現較明顯的下降,2級單相由50%降至48.8%,1級三相由56.3%降至52.6%。
募投項目逐步投產或將導致行業產能過剩。通過對多個智能電表上市公司的投資項目進行整理,我們發現,11年和12年將是智能電表的大規模投產和達產期。其中,科陸在10年的增發項目將帶來460萬臺的擴產,林洋電子的上市募投項目也將帶來550萬臺的產能,三星電氣也將擴產650萬臺,浩寧達也已新增產能188萬臺。對這些上市廠商的產能數據進行分析,目前產能合計為1668萬臺,未來擴產合計1848萬臺,增幅達到100%以上。而10年全年需求僅不到5千萬臺。我們認為,隨著大廠商的投資項目逐步投產,未來行業或將面臨產能過剩,行業內整合或將是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