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朝日新聞》報道,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射后,事故核電站周邊居民的健康狀況廣受關注,京都大學等機構參與的一項相關調查報告于14日公布,報告稱事故核電站周邊居民通過飲食和呼吸所受體內輻射量最大為0.16毫希沃特,低于一年1毫希沃特的最高限量。
7月2日至8日期間,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石川裕彥教授的研究小組對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居民攝入體內的放射性銫的含量進行了檢測。
研究小組收集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20至70公里范圍內超市出售的食物和飲料,推算當地居民可能多大程度上遭受這些食物導致的體內輻射。結果顯示一般情況下,輻射量在年均0.003毫希沃特,假定持續食用其中銫含量最高的食物,年均體內輻射量則為0.083毫希沃特。
研究小組還推算了這一地區地面以上1.5米空間內的空氣導致的體內輻射量,大部分地區年均輻射量在0.003毫希沃特以下,含量最高的地區僅為0.077毫希沃特。
由此推算,飲食和呼吸導致的體內輻射最大年均值為0.16毫希沃特。研究小組認為,比起體內輻射,更應當關注某些地區的人體外部輻射情況。
7月2日至8日期間,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石川裕彥教授的研究小組對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居民攝入體內的放射性銫的含量進行了檢測。
研究小組收集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20至70公里范圍內超市出售的食物和飲料,推算當地居民可能多大程度上遭受這些食物導致的體內輻射。結果顯示一般情況下,輻射量在年均0.003毫希沃特,假定持續食用其中銫含量最高的食物,年均體內輻射量則為0.083毫希沃特。
研究小組還推算了這一地區地面以上1.5米空間內的空氣導致的體內輻射量,大部分地區年均輻射量在0.003毫希沃特以下,含量最高的地區僅為0.077毫希沃特。
由此推算,飲食和呼吸導致的體內輻射最大年均值為0.16毫希沃特。研究小組認為,比起體內輻射,更應當關注某些地區的人體外部輻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