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力工業的建設重點將是特高壓電網以及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根據規劃,到2015年我國電網智能化程度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我國電力工業做強做大主要靠的是自主創新,充分發揮產學研各方的力量。”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建華自豪地說。
在日前舉辦的“智能電網與先進電力設備學術交流會”上,包括王建華在內的我國電力系統主要科研專家共同探討了未來智能電網的發展方向、研究方法和成果。西安交大是國內擁有電力相關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兩所高校之一,為研究推進電力智能化系統和設備的研發,西交大每年都要舉辦一次這樣的高端研討論壇。“未來智能電網首先需要解決大量清潔能源接入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孝信認為,信息技術引入以實現電網智能調度是實現風能等清潔能源大規模接入的必然路徑。
在開源的同時,節流也十分重要。智能電網的另一個命題是實現電力調度與用戶的互動。“雙相可交互的電力供需對接,也是智能電網引導電力合理消費,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方式。”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錫凡說。
在浙江嘉興就做過類似的實踐。嘉興電力將居民每月分時段的電力消費清單寄到用戶家里,并給予削峰填谷的建議,每年就可以節約全市電力消費約5000萬元。如果智能電網能自動給予用電建議,或者與電器充分“互動”起來讓家居自覺節電,全社會節約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將更為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