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北省交通運輸廳港航局獲悉,截至25日上午,我國最大北煤南運港口群投入營運的煤炭堆場設計堆存能力為2384萬噸(其中秦皇島港1018萬噸,唐山港878萬噸,黃驊港488萬噸),實際場存量達到1878萬噸(其中秦皇島港908萬噸,唐山港810萬噸,黃驊港160萬噸),庫存積壓雖較本月中上旬有一定緩解,但仍在警戒線徘徊。
專家分析認為,根據目前經濟增長放慢和煤炭需求趨緩的形勢下,預計三季度乃至全年我國煤炭供需將繼續趨于寬松,市場后勢仍不容樂觀,維持震蕩調整走勢。
位于河北的秦皇島港、黃驊港、唐山港共同構成我國最大北煤南運下水港口群,年煤炭吞吐量超過3億噸,煤炭裝船量占全國比重高達69%。進入6月份以來,三大港口電煤存量高位運行,以6月18日秦皇島港為例,堆場設計堆存能力為1018萬噸,場存達到946萬噸,創2008年11月以來最高值,接近飽和狀態。
港口群庫存積壓只是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煤炭全行業庫存快速上升。以河北省為例,截止五月底,全省煤礦存煤299.74萬噸,比年初增加99.58萬噸,增幅高達49.75%;河北南部九大電廠存煤133.1萬噸,比4月底增加4.0萬噸,可用天數增加1.4天;主要鋼焦廠存煤可用16.4天,比4月底增加0.8天。
河北省煤炭運銷協會副會長宋新廷分析認為,導致當前煤炭需求下降的深層原因為:一是受當前國內宏觀經濟影響,市場對電煤的需求下降,導致到港船舶數量減少,各港口煤炭碼頭泊位均出現不同程度“空泊”現象,從而導致港口煤炭下水量減少;二是進口煤炭增加,價格倒掛明顯,對國內煤炭市場沖擊較大,從而影響了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三是今年南方雨水較多,水電發電量同比增長,同時華東地區利用進口天然氣發電,均對火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四是國家提倡煤炭儲備,以緩解“迎峰度夏”等特殊時期電煤緊張局面,一些大的煤炭貿易商在南方建立分銷場地。而與此同時,鐵路方面仍按原計劃向港口正常調運煤炭,造成煤炭在港口積壓不斷增多,并已接近飽和。
煤炭在港口的大量積壓,給港口生產運營帶來不利影響:一是當前部分煤炭場存已處于飽和狀態,煤炭在港口難以正常周轉;二是部分煤種(特別是內蒙古煤炭),受高溫天氣影響,堆存超過10-15天易出現“高溫煤”(即自燃)現象,不僅會給國家帶來經濟損失,給港口安全生產也帶來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