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城鎮化”首次被單獨列為主要任務。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超過50%,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被視為“中國社會結構的一個歷史性變化”。有經濟學家估算,我國城市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能帶動居民消費總額增加1200億元。培育得當,城市化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城鎮化將加速家庭的小型化。在農村人口中,多代人口共居一戶的情況較多,從2010年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城市戶均人數為2.7人,鎮為3.11人,農村為3.3人。“上樓”之后,各代人獨立住所,使得在同等數量的人口基數下,計量點數增加。
信息化將與城鎮化建設并行。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積擴張,新一屆政府將在推行城鎮化的同時,會加強信息化建設,傳統機械計量設備無法滿足信息及時采集的要求,其智能化的推廣將是必然趨勢。
節約型社會要求智能化計量設備使用。從分時電價到階梯水價,再到分戶熱力計量,傳統的機械式計量設備無法滿足分時、分段計量的需要。
智能電表的推廣使用走在了其他儀表的最前端,1998年以北京為代表,在全國率先推出IC卡電表,避免人工抄表上門收費給客戶帶來的諸多不便;2008年美國正式提出智能電網的概念,隨后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開始在國內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并將智能電表改造以及自動抄表系統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期間國內智能電能表及自動抄表系統的相關制造企業得到快速發展。
城鎮化將加速家庭的小型化。在農村人口中,多代人口共居一戶的情況較多,從2010年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城市戶均人數為2.7人,鎮為3.11人,農村為3.3人。“上樓”之后,各代人獨立住所,使得在同等數量的人口基數下,計量點數增加。
信息化將與城鎮化建設并行。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積擴張,新一屆政府將在推行城鎮化的同時,會加強信息化建設,傳統機械計量設備無法滿足信息及時采集的要求,其智能化的推廣將是必然趨勢。
節約型社會要求智能化計量設備使用。從分時電價到階梯水價,再到分戶熱力計量,傳統的機械式計量設備無法滿足分時、分段計量的需要。
智能電表的推廣使用走在了其他儀表的最前端,1998年以北京為代表,在全國率先推出IC卡電表,避免人工抄表上門收費給客戶帶來的諸多不便;2008年美國正式提出智能電網的概念,隨后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開始在國內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并將智能電表改造以及自動抄表系統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期間國內智能電能表及自動抄表系統的相關制造企業得到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