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全國日發電量屢創新高,可電煤價格仍然沒有抬頭跡象。去年9月以來,國內煤炭價格已經連續下跌10個月,早已跌破發改委年初設定的5%煤電價格聯動預警線,呼吁有關部門下調上網電價的聲音漸高。
煤價狂跌,電價何去何從?煤電聯營又是企業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嗎?
煤價連跌10個月,與煤價聯動的電價是否該跟上腳步?
三伏天,大范圍的極端酷熱天氣導致全國用電量迅速激增。國家電力調控中心數據顯示,7月24日至25日,全國日發電量兩次刷新歷史紀錄,其中7月25日達到168.67億千瓦時,華北、華東、華中3個區域電網均創歷史新高。
但酷暑天氣也未能令煤炭價格“解凍”,環渤海動力煤價格繼續維持下行,且跌幅再度擴大,國內煤市仍陷“寒冬”。7月31日海運煤炭網指數中心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570元/噸,比上周又下降了8元/噸,比年初的633元/噸已經下降63元/噸,降幅接近10%。
分析價格下滑的原因,除了受國內煤炭需求放緩的影響外,還有國際煤炭市場供給過剩的原因。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認為,國際煤炭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價格持續大幅下跌,進口煤大量涌入我國,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局面,推動價格不斷下滑。此前還有人寄望于迎峰度夏電煤消費高峰帶動電煤價格反彈,如今也希望落空了。7月以來,國內主力電廠存煤可用天數仍然高居20天左右,未來放量采購可能性不大。
煤價狂跌,電價何去何從?煤電聯營又是企業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嗎?
煤價連跌10個月,與煤價聯動的電價是否該跟上腳步?
三伏天,大范圍的極端酷熱天氣導致全國用電量迅速激增。國家電力調控中心數據顯示,7月24日至25日,全國日發電量兩次刷新歷史紀錄,其中7月25日達到168.67億千瓦時,華北、華東、華中3個區域電網均創歷史新高。
但酷暑天氣也未能令煤炭價格“解凍”,環渤海動力煤價格繼續維持下行,且跌幅再度擴大,國內煤市仍陷“寒冬”。7月31日海運煤炭網指數中心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570元/噸,比上周又下降了8元/噸,比年初的633元/噸已經下降63元/噸,降幅接近10%。
分析價格下滑的原因,除了受國內煤炭需求放緩的影響外,還有國際煤炭市場供給過剩的原因。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認為,國際煤炭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價格持續大幅下跌,進口煤大量涌入我國,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局面,推動價格不斷下滑。此前還有人寄望于迎峰度夏電煤消費高峰帶動電煤價格反彈,如今也希望落空了。7月以來,國內主力電廠存煤可用天數仍然高居20天左右,未來放量采購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