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配信息集成,這個近年來在南網頗受熱議的名詞,使廣東電網公司的實踐引來大量聚焦目光。事實上,早在2007年,營配信息集成便以營配一體化的形式出現。2009年,在總結試點單位經驗基礎上,廣東電網將配網基建、配網生產、營銷等系統進行集成,啟動營配一體化在全省的推廣。2011年,南網中長期發展戰略關于廣東率先“全面實施營配一體化”的要求推動廣東電網用兩年時間完成全省19個地市,50個子公司營配信息集成的建設和應用,建立起基于配網GIS的“站—線—變—戶”數字化電網———客戶拓撲模型。
七年里,從獨樹一幟,到遍地開花,一張基于精益化管理的現代電網輪廓日漸清晰。
為一探究竟,記者來到汕頭供電局。
系統搭臺打破專業壁壘
“營配信息集成,就是在地理信息平臺上,集成營銷、生產和工程等專業信息,實現營配信息實時共享、跨線條協同作業,從而提高客戶服務能力。”廣東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喬嘉賡介紹道,“2007年開始搞營配一體化時,很多人都不懂是什么,更不知該怎么建。從‘摸石頭過河’到汕頭營配信息集成成功推廣,這條路一走就是七年。”盡管配網生產系統、營銷服務系統等主營業務系統陸續建立并發揮作用。但對電網企業而言,對內實現對電能的全過程管理,對外在發生大面積停電時,基于信息化電網第一時間掌握影響區域的客戶資料,并及時準確向客戶傳遞信息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歸根結底就是要使管理向精益化轉變,體現在營配信息集成上,便是打破專業壁壘,實現跨專業信息共享。”喬嘉賡說。
“營配信息集成的核心是配網GIS平臺,通過它將營銷系統、配網生產系統、配網規劃系統、配網工程系統的數據集成,再接入計量自動化、EMS系統等實時信息,建立起‘站—線—變—戶’的一體化數據模型,形成從電網設備到客戶信息的拓撲映射關系。”汕頭供電局長期參與系統建設的林峰介紹道,“在所有專業壁壘未打通前,中壓線路、低壓線路、戶、表等信息是一本‘糊涂賬’,如今在配網GIS系統中卻一目了然。”值得一提的是,營配信息集成并非將原有系統推倒重來,而是通過后臺操作實現功能增設,對于營銷、生產、基建的系統使用者而言,不用花時間重新適應,這為營配信息集成在各部門的快速應用帶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