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根據高密市政府對高新產業園區的規劃,此區域共分為電子產業園區、科技孵化區、高端機械制造區、文化科技區、新能源新材料藍色經濟發展區、社區住宅及其配套設施,目前該區域已入駐項目有該區域有永和鑄造、金益紡織、信泰食品等鑄造、紡織、食品加工類燈企業,并且臺灣LED、孵化研究中心等高端機械制造、文化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已開工建設,高新產業園區用電負荷呈現高速增長,35千伏夏莊變電站將不能滿足供電。
為促進高密市高新產業園區開發區經濟發展,滿足該區域用電負荷快速增長的需要,提高電網的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因此,高密公司在高密高新產業園新建110千伏泰和輸變電工程,解決供電緊張的矛盾,提高該區域的供電能力。
110千伏泰和變電站位于高密市高新產業園區內龍泉街南側約50米、鐵塔路東側約70米。本期工程動態總投資5572萬元,其中變電部分本站為3942萬元,對側220千伏仁和變電站為19萬元,對側110千伏萬仁熱電站為16萬元,110千伏線路部分1397萬元,通信工程198萬元。該變電站規劃安裝3臺50兆伏安雙繞組有載調壓變壓器,本期規模新建2臺50兆伏雙繞組有載調壓變壓器;110千伏出線2回,主接線采用內橋接線方式;10千伏出線24回,本期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安裝無功補償2×(4000+4000)千伏安電容器;安裝2套接地補償裝置。
110千伏泰和變電站采用半戶內布置,按照智能變電站設計建設,采用國內領先的智能化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以智能自動化系統、智能在線監測系統、智能輔助系統三大智能系統為支撐的智能化變電站。全站采用智能化一二次設備,以變電站一次設備為數字化對象,以高速網絡平臺為基礎,通過對數字化信息進行標準化,實現站內外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并以網絡數據為基礎,實現測量監視、控制保護、信息管理等自動化功能,采用變電站數字式自動化設備,就地保護方式;通過采集變電站全景數據,實現設備狀態可視化、智能報警及綜合分析決策等高級應用功能;配免維護直流電源,微機故障接地選線、消諧裝置、故障錄波、在線測溫、溫濕度優化控制,并預設置圖象傳輸接口;電能計量采用數字式電能表計量裝置;10千伏側電容補償采用成套電容自動補償裝置;通訊系統為數字光纖通訊。
該變電站建成投運后,將進一步優化高密電網結構,緩解高密高新產業園區的高端機械制造、文化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項目及居民生活用電緊張形勢,提高高密電網供電能力,滿足負荷增長需求。按照平均負荷30兆瓦計算,每年供電量預計達2.63億千瓦時,按電價購銷差價約為0.15元/千瓦時計算,每年可獲經濟效益39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