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迤那鎮合心村見到馬仙仙時,她正在自己的食用菌種植大棚忙活著。
馬仙仙是曾經的貧困戶。如今,她已開起了小百貨店和機動車修理店,建起了“林下養雞”合作社和食用菌種植大棚。
談起小康電建設,馬仙仙由衷地說道:“現在方便得多了!有電力保障,隨時都可以加工木材制作培育菌種的營養包,旱時也能抽水灌溉,每年收入都有20萬左右。”威寧供電局副局長王維兵介紹,今年,威寧供電局將投資5734萬元建設小康電。
小康電建設帶來的變化,合心村村長李忠學深有體會。“以前,電力沒保障,家家都是燒炭取暖、做飯,一年要用3000多元的炭。現在,一年電費幾百元,而且方便干凈。
電力足了,合心村的烤煙產業也快速發展。1100戶村民中,有800戶村民種植烤煙,有自己的烤煙房。李忠學說:“電力充足后,烤房都改成了電烤爐,自動控制火候,烤出的煙質量好,賣價高。依靠烤煙,合心村的人均年收入已達7100多元。我們村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
迤那鎮副鎮長趙旭介紹:迤那將以小集鎮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擴大產業優勢,以合心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拉動全鎮經濟的發展。目前,位于合心村的小集鎮已啟動一期建設。“為滿足小集鎮前期施工用電,我們及時安裝了一臺臨時配變。”王維兵說。
5月23日下午,筆者沿著326國道,行走8公里后,鹽倉鎮大路村出現在眼前,在村莊旁高大的江子樹、青杠樹的掩映下,二十來個電力工人忙著抬電桿、忙著挖坑栽電桿。“自小康電建設開工,已經協調解決了用地、拆遷、青苗賠償等六七樁小問題,但還沒有遇到過影響建設進度的情況,進展很順利。”鹽倉鎮黨委書記張睿說。
鹽倉鎮是威寧最貧困的一個鄉鎮,這里的鄉親更渴望小康電,鎮里對這項工作也很重視。鹽倉鎮今年共投資469萬元建設小康電。4月初,鎮里專門召開動員大會,供電部門、施工方,國土、公安等部門,建設涉及的13個村兩委班子均參會。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鹽倉鎮還以推動當前重大民生工程作為活動重要載體。
大路村支部書記施輝友說,有可靠的電力,就可以電力澆灌了,鄉親們發展藥材種植、養殖等產業也更有保障。
長期以來,威寧電網較為薄弱。如何充分發揮今年5734萬元的小康電建設投資作用,威寧供電局有新思路。威寧供電局計劃建設部主任李時清介紹,以前,存在配變剛投運就過載的情況。前兩輪農網改造中,每臺新增配變容量為多少,都是由供電所自己定。而供電所為了減少損耗,僅考慮眼前的用電需求,常以最小容量來配置,造成一兩年就過載。“小康電規劃中,我們按至少滿足村民5年內用電需求的要求,超常規規劃配變容量、布點。”李時清說。
思路改變還體現在多個細節:低壓線路線徑由以前的3個規格增加到7個規格,最大線徑也較以前增加一倍;部分重要線路采用絕緣導線……
在通過規劃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同時,威寧供電局還采取新建變電站、增加配變布點、減少供電半徑等多項措施,降低配變和線路損耗。
威寧電網10千伏海幺線全長40多公里,遠遠超過10千伏線路最長15公里的標準要求,造成末端電壓較低。為此,威寧供電局將35千伏金斗變電站選址在10千伏海幺線中端位置。
“該變電站計劃將于今年底投運,屆時,不但可以將10千伏海幺線一分為二,縮短供電半徑,提高供電可靠性,還能大幅降低線路損耗。”李時清說。
為確保小康電規劃能夠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威寧縣政府還及時將電網規劃納入了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城鎮區域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
“在小康電規劃的具體組織實施中,我們將及時與相關規劃相銜接,為電網建設預留必要的線路走廊、變電站及其他電力設施建設用地,確保小康電規劃能夠有效落地。”威寧自治縣副縣長杜慶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