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劉杰攝影報道)昔日生活垃圾產生的惡臭氣體如今也能變廢為寶了。7月17日,記者從烏魯木齊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烏魯木齊市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填埋氣體發電項目將于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年發電量可供6000戶居民使用一年。
當日上午,記者跟隨烏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前往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在一處廠房內,只見兩臺大型設備挺立在房屋兩側,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其中一臺設備上忙碌著。據烏魯木齊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行政執法局)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預處理設備和專用沼氣發電機均已安全完畢,現已進入調試階段,7月底開始發電。
據了解,自2003年7月大浦溝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投入使用至今,累計填埋處置生活垃圾680余萬噸。通常在垃圾填埋半年到一年后,填埋氣體產生速率即可達到最大,氣體中甲烷含量也可達到最大。如果不對填埋氣體進行機械倒排,場內產生的大量氣體就會無規則地隨處遷移和擴散,進入大氣環境,對環境產生諸多影響。而填埋氣體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對其進行回收利用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垃圾填埋場的安全和環境污染問題,也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為此,烏市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于2013年5月開始建設填埋氣體發電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400余萬元,工程建設主要內容包括發電廠房、填埋氣體發電設備及配套電力設施、抽氣井及配套管道設施。年發電量約為710萬千瓦時(度),可供6000戶居民使用一年。年減排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當量約10萬噸,發電產生的余熱可向循環經濟園區進行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