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火電來說,廣東核電年發電量對應減碳3482萬噸”、“在核電站周邊工作生活一年的輻射量,還不及去醫院做一次胸透”……
近日,為配合在廣州市人民公園舉行的2014年廣東省科技進步活動月系列活動之“科技與環境”現場咨詢活動,中廣核集團在活動現場舉行清潔能源科普公益巡展。就核電減排、輻射與發電安全等熱點話題,現場負責人解答了市民的疑問。
粵核電比例高出全國水平7.7個百分點
“核的能量‘四兩撥千斤’!”中廣核文化宣傳中心品牌經理范興來介紹,在核電、風電、水電及光電4種清潔能源上,中廣核在全國多地均有開發,實現了可觀的環境效益。其中2013年廣東省核電上網電量為441億千瓦時,對應減少標煤消耗量145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82萬噸,相當于同等造林面積10萬公頃,幾乎相當于一個香港的面積。
珠三角空氣質量在全國位居前列,這與廣東核電等清潔能源占比較高,燃煤火電比重下降密切相關。中廣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廣東省清潔能源電力占全省電力結構的30.6%,其中核能發電占比9.8%,分別高出全國整體水平9個百分點和7.7個百分點。但核電占比仍低于美國(19.3%)、遠遠低于大力發展核電的法國(73.3%),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有差距。
有市民關心核電會不會發生核爆炸?
“核電不是核彈,就像啤酒不是白酒。”中廣核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核彈和核電反應堆都以鈾為原料,但兩者對純度的需求完全不同。核彈要求鈾-235純度在90%以上,而反應堆中核燃料一般只需要純度5%以下的鈾。
“正如烈度白酒可以點燃,啤酒卻不能點燃的道理一樣,反應堆不會像核彈那樣爆炸,因為核燃料純度不同。”
目前,廣東已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和二期、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在運,還有陽江核電站2到6號機組、臺山核電站正在建設階段,并擬建設陸豐核電項目。此外,中廣核在臺山上下川島布局有風電項目、深圳機場有太陽能項目、廣州惠州的抽水蓄能水電項目等清潔能源發電項目。
核電站輻射不及一次胸透
輻射安全也是現場市民咨詢的焦點。“其實輻射無處不在。去醫院做胸透我們都不會害怕,在核電站周邊工作生活一年的輻射量,還不及去醫院做一次胸透。”現場負責人比喻道。
他以居民在生活中受到的天然輻射量來比較。核電站周圍0.01毫希/年,胸肺透視一次0.02毫希/年。北京至歐洲乘飛機往返一次0.04毫希/年,土壤0.15毫希/年,水、糧食、蔬菜、空氣0.25毫希/年,“核電站周邊有居民活到108歲。”
“事實上,經過網友實測核電站輻射還沒有城市高”,2013年,南京工程學院的大學生網友曾帶著實驗室專用的輻射測量儀器,一路上檢測的輻射數據。發現在核電基地內輻射實測數據比在市區檢測的還要低,南京、深圳市區的測量數據0.17到0.19微希伏/小時大亞灣核電基地的測量數據0.13到0.14微希伏/小時。
中廣核專家解釋道,這是因為所測城市本身的天然本底輻射更高。人類無時無刻面臨各種天然射線的照射,如宇宙射線和存在于土壤、巖石、水和大氣中的鈾-238、鈾-235、釷-232、鐳-226等,這些天然射線的照射就是天然本底照射。
釋疑
為何地震影響不了中國核電站?
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后,人們對很關心中國核電會否發生類似情況。對此,中廣核方面明確表示,地震和海嘯影響不了中國的核電站。
一是因為中國沿海不會有大海嘯。專家解釋,海嘯通常由里氏6.5級以上深海地震引起,且海水深度達到1000米量級才可能形成規模較大的海嘯。我國沿海區域處于寬廣大陸架上,水深較淺且大都在200米以內,不利于地震海嘯的形成和傳播。
此外,中國核電站的選址從分考慮自然災害的影響,不會建在地震帶上。以大亞灣核電站為例,其坐落花崗巖質地的一塊完整基石上,是相對穩定的地塊,20公里范圍內沒有6級以上的能動斷層,這意味著,即使發生地震也只是平移,不會發生斷層。核電站外圍還有重達15到20噸的巨型“扭王塊”所構筑的防波堤。
最后,三層“金鐘罩、鐵布衫”可以阻止核泄露,組成最后三道防線。“我們在放射性物質(裂變產物)和環境之間設置了三道屏障。包括密封核燃料的鋯合金包殼、20厘米厚的鋼質壓力殼、90厘米厚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安全殼(即核反應堆廠房外墻)”專家介紹,只要其中有一道屏障是完整的,就不會發生放射性物質外泄的事故,而三道屏障不會同時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