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能源大省,山西的優勢在煤炭,出路在轉型。近年來,山西省努力構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高碳資源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就地轉化率。通過健康發展煤、清潔發展電、煤電一體化、“氣化山西”和進軍新能源,積極建設多元、有機、聚合的國家綜合能源基地,為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綠色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支撐。
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山西省去年煤炭產量9.6億噸,外輸6.2億噸;電力裝機容量近6000萬千瓦,外送電居全國第二位;煤層氣開采量達到80億立方米、利用量約50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的50%、60%以上;同時還形成了多元化能源輸送方式,研發采用了大量先進適用的能源新技術。總體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已經初見成效。2014年,我省將在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晉北、晉中、晉東南三大煤電基地,沁水、河東兩大煤層氣基地建設邁出新步伐。
建設國家綜合能源基地一定要解決好煤與電之間的關系。山西省不遺余力地推動電力工業高效清潔發展、構建煤電和諧關系。全省主力火電企業2/3以上實現煤電聯營,一半以上與煤企簽訂電煤供應長協合同。目前,我省34戶主力火電企業中,產權一體式的煤電聯營企業已有22戶,建立長協合同的企業17戶,形成了“煤控電”“煤參電”“電參煤”“組建新公司”和“煤電互參”五種聯營模式。煤電關系由“背靠背”走向“肩并肩”,從“掰手腕”到“一家親”,山西輸煤輸電并舉戰略得以推進。
推進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也已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隨著全省發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電源結構進一步優化,風電僅次于火電成為全省第二大電源。截至今年6月底,風電裝機規模已達381.65萬千瓦,風力發電36.8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11%。在發電量中,尤為引人注意的是,太陽能發電突破1億千瓦時,達1.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5.91%。
今年,山西電力行業首次超過煤炭,成為利潤最大的行業,“一煤獨大”的能源格局正在轉變。
項目亮點
同煤集團重組漳澤電力
2012年11月29日晚間,山西漳澤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之重大資產重組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獲得無條件通過。這標志著同煤集團重組漳澤電力終獲成功,成為我省以資本市場為紐帶、推動煤電聯營和煤電一體化可資借鑒的范本。
凱嘉能源集團煤層氣發電項目
2013年5月16日,山西凱嘉能源集團礦井煤層氣綜合利用發電項目在介休市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項目總裝機容量39MW。項目建成后,既可有效防治礦井瓦斯,又能變害為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凱嘉能源集團公司多元化發展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平魯大山臺風電項目
2012年8月17日上午,全省首個整裝最大的風電項目——朔州市平魯區大山臺(200MW)風電項目開工建設。平魯大山臺風電場位于平魯區西水界鄉,總裝機容量約30萬千瓦,總投資約25億元,分三期開發建設。一期9.5MW工程于2012年2月建成投產;二期49.5MW工程已并網;三期200MW工程作為全省首個整裝最大的風電項目,于2011年11月獲得國家能源局核準。該風電場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 潔 電 量66534.56萬千瓦時,節約標煤24萬噸,實現年利稅約7820萬元。
群眾評說
走出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的新路子
特高壓長治站 郭靖——
特高壓工程自投運以來,山西通過特高壓線路外送電量就達474.05億千瓦時,相當于就地轉化煤炭1800萬噸,充分發揮了特高壓輸電輸送容量大、距離遠、能耗低、占地省、經濟性好等優勢。低損耗的清潔電能駛上特高壓 “高速路”,源源不斷地送出山西,為我省進一步開拓電力市場、擴大輸電規模、加快建設國家綜合能源基地提供了更為堅強的支撐。
晉煤集團寺河煤礦瓦斯抽放部蘆偉——
瓦斯在井下是“殺手”,它無處不在。不過,我們礦通過千米鉆機和普通鉆機的持續抽放,瓦斯始終是被控制在安全開采煤炭的范圍內。被抽放的瓦斯到了井上,那就變成“寶貝”了。我們每天向集團公司的瓦斯發電站供應70萬立方米的低濃度瓦斯氣,用于發電,其他的瓦斯用于地面鍋爐、做飯、汽車燃料等民用,效益十分可觀。你別看我們礦一年產1000萬噸以上的煤炭,但我們不燒一噸煤,是真正的綠色開采。
省社科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侯曉斌——
煤電聯營不是簡單的抱團取暖,而是山西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的切入點。煤電聯營以來,電企有了燃料保障、煤企有了穩定用戶,從“掰手腕”到“一家親”,山西“輸煤輸電并舉”的戰略得以推進。作為山西兩大優勢產業,煤電協調發展有望構建多元發展、全產業鏈融合的新機制,形成循環鏈條,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煤炭清潔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