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輸配電網訊:寧東—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年外送電量可達500億千瓦時,線路全長1720千米,起于寧東太陽山,途經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6省(區)。該工程今年5月被列為國家“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項目。
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計劃今年四季度開工,將是公司今年開工的首個特高壓直流工程,力爭2016年建成投運。寧浙特高壓一方面將大大加快寧東火電基地建設步伐,推動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拉動直接投資800億元以上;另一方面將與賓金特高壓工程水火互濟——為浙江送去800萬千瓦穩定可靠的火電,緩解浙江地區電力供需矛盾,保障華東電網安全可靠供電。
“塞上江南”新添能源輸送大動脈,拉動直接投資800億元以上
8月11日,寧夏靈武市石溝驛村附近,幾名工作人員正在一片空地上進行終勘定位工作。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送端換流站項目前期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是繼銀東—山東±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之后,寧夏的第二條電力外送通道。對寧夏而言,電力外送的價值已經顯現。已經建成的銀東直流工程每年可向山東輸送電量220億千瓦時,截至2014年7月27日,銀東直流工程已向山東累計輸送電量1000.49億千瓦時。
寧夏是中國富煤省(區、市)之一,探明煤炭資源儲量超過310億噸,遠景預測儲量超過2000億噸。寧東基地是寧夏煤炭資源最為集中、開發條件最好的地區,探明煤炭資源儲量占全區的87%,是國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西電東送”火電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也是寧夏、內蒙古、陜西、甘肅“能源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源工業作為寧夏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事關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十二五’期間是寧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加快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迫切需要加快建設寧夏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寧東—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一方面可大大加快寧東火電基地建設步伐,促進我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能夠使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滿足華中、華東地區電力增長需求,緩解電煤運輸壓力,減少能源輸送過程中的損耗與污染。同時,建設寧東至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能源流向合理,送端電力有保障,受端市場有空間,符合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早在2010年,時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的齊同生就提出了加快建設第二條外送通道的建議。據測算,該工程可帶動寧夏配套新建電源裝機1000萬千瓦,拉動直接投資800億元以上。
送電的愿望迫切,盼電的愿望同樣迫切。從2008年開始,寧夏、浙江兩地政府積極商談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有關合作項目開展將有利于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張八五這樣說道。
工程的建設,也將對寧夏地區的新能源消納產生積極影響。2012年,寧夏成為我國第一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自此,新能源產業突飛猛進,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后,國網寧夏電力將利用電力外送優勢,緩解低谷期間風電、光伏的消納問題,實現新能源發電、輸送及消納的協調統一,有利于寧夏新能源打捆外送,推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寧夏風電項目發展很快,項目建設進度也在不斷加快,希望盡快打通寧東至浙江±800千伏直流外送通道,使我們的風電項目及時并網并全額消納。”大唐國際新能源公司項目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國網寧夏電力提前著手“四通一平”、站外水源、站外電源、接地極、接地極線路和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寧夏段的建設管理工作。目前,工程前期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寧浙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寧夏段初設及終勘定位已全部完成,平斷面定位圖和基礎施工圖也已完成,已經具備交付開工的條件。
經濟大省浙江再獲可靠能源支撐,相當于本地新增8個百萬千瓦火電機組
“場平開工所需圖紙、方案均已完成編制和評審,具備使用條件。”8月8日,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基建部特高壓管理處處長姚耀明告訴記者,獲悉寧東—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獲核準的消息后,國網浙江電力就開始著手落實浙江段開工準備。
實際上,從2013年開始,國網浙江電力就提出“核準即開工”的要求,提前開展寧東—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份“著急”,源于浙江對外來特高壓直流電的熱切渴求。
浙江省是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每年GDP均以較高速度增長,但浙江能源資源匱乏。根據電力平衡結果,“十二五”期間浙江電網有較大的電力缺口。近年來,浙江電力供應始終處于緊張狀態。一方面是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用電需求的平穩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受限于土地資源與一次能源的匱乏,浙江省內新增電源非常有限。一直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都受困于經濟大省與能源小省的現實。尤其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以來,對能源的渴求日盛。
省外電力輸入浙江,成為從根本上解決浙江電力供應瓶頸的關鍵。特高壓對于浙江,不僅是出于增強區外受電能力、保障浙江省電力供應的需要,也是優化電網結構、提高電網供電能力和抗事故能力的需要。
根據預測,2015年浙江最高用電負荷或可達7000萬千瓦左右,需從區外受入電力約1300萬千瓦以上;2020年,浙江最高用電負荷9000萬千瓦左右,需從區外受入電力2400萬千瓦以上;遠期年份,浙江電力省內機組出力與全省用電需求之間的差距將更大。要從根本上保障浙江中長期和可持續的電力供應,迫切需要通過建設特高壓電網,將西北、西南等特大型能源基地的電力輸送浙江。而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后,將與賓金直流工程水火互濟,對于緩解浙江地區電力供需矛盾、保障華東電網安全可靠供電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在浙江落點于紹興地區,其電力主要送往蕭山、紹興等地消納。蕭紹地區是浙江省內電力需求相對旺盛的區域,目前該區域內部缺乏大型電源的支撐,供電主要依靠周邊地區轉供。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落點紹興,將為蕭紹地區提供強有力的電力保障。作為該工程配套工程,國網浙江電力規劃了3個至換流站的500千伏受電通道,加強與浙福特高壓交流浙中站的安全互供,減輕錢塘江過江通道的輸送壓力。
據國網浙江電力相關負責人介紹,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還將提高浙江電網抗事故能力,緩解全省的能源運輸壓力和環保壓力。
實際上,特高壓在提高浙江供電能力上發揮的顯著作用,在賓金直流投產后的這個夏天,已經得到充分驗證。8月6日13時55分,浙江電網統調最高負荷達到5773萬千瓦,創浙江電網統調用電歷史最高負荷紀錄,這一記錄較2013年5463萬千瓦的最高歷史紀錄增長了5.67%。相較于去年供電能力的不足、有序用電的啟動,這個夏天,由于賓金直流滿負荷運行送來的超過700萬千瓦的四川清潔水電,浙江省外最大受電達1791萬千瓦,加上省內近4000萬千瓦的出力,浙江終于實現了全省電力供需的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