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夜晚,溫暖的燈光如約照亮著城市和鄉村的一個個角落,寒冬里,一群國家電網的工作人員在默默堅守……
用上“放心電”
迎峰度冬
返鄉農民工感受家鄉溫暖
1月23日,中江縣伍松村12組是那樣的悠閑和愜意,薄薄的霧氣下,鳥兒在蕭瑟的樹枝上啾啾鳴叫,遠處不時傳來公雞啼叫聲和拖拉機的馬達聲。在珠海打工的兩個女兒提前回家過年,村民劉世華兩層樓房一下子熱鬧起來。
“別跟老二爭電視了,樓上還有個液晶電視,空調也是開起的,隨便你看。”劉世華愛憐地對女兒張曉芳說道。張曉芳姐妹雖來自農村,但多年外出務工經歷讓她們早已習慣城市生活。她們并不知道,3個月前,家里的電器還因為低電壓問題無法正常使用。
談到如今的放心電,很多當地的老百姓都笑開了懷。不僅如此,現在中江、綿竹等偏遠地區低電壓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當地群眾也能正常地使用電器,春節時在亮堂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嗑著瓜子看著春晚,聊著家常,幸福團年。
國網德陽供電公司負責人介紹,為提前做好返鄉農民工的春節供電服務,去年下半年,該公司組織電工深入鄉村院落對外出務工人員是否回鄉過年、家用電器數量、電壓等情況進行了摸排,建立了《返鄉農民工臺賬》《低電壓臺區臺賬》。預測春節新增返鄉負荷數據,研判中低壓供電線路和設備負荷高峰時期的承載能力,針對臺賬上反饋的問題,逐一解決。
該公司還組織干部員工深入開展“三本臺賬”工作,截至目前共走訪用電客戶840188戶,共收集各類用電問題16241條,辦結16202條,有效解決了客戶的用電問題。
迎峰度冬
德陽電力供需將總體平衡
1月21日,記者獲悉,在全省電力供需形勢良好的大環境下,德陽電力供應總體平衡。預計1~4月,德陽電網最大用電負荷約163萬千瓦,同比增長約5.19%。
“我省各大流域來水正常、電煤存量充足,全省電力供需形勢良好,德陽主網正常情況下不存在供電瓶頸,在不出現極端惡劣天氣和災害事故的情況下,德陽電網供需形勢將總體平衡。”
國網德陽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迎峰度冬期間德陽最大用電負荷約163萬千瓦,同比增長約5.19%,日均電量約2840萬千瓦時,同比增加2.5%。目前國網德陽供電公司正在采取多種措施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全力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用電需求。確保緊急情況下,在保證電網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公司將按照“民生第一”的原則,優先保障居民生活、能源生產供應企業,以及黨政機關、醫院、交通運輸、化工、通訊、廣播電視媒體等重要客戶和重要設施的用電需求。
電力天路
色達電網告別孤網運行歷史
去年12月18日15點53分,青藏高原東南緣,海拔4000多米高原上,國家電網德陽供電公司將110千伏色達變電站兩條35千伏出線正式投入運行,當地群眾明顯能感受到這冬日里的濃濃暖意。
這是繼色達變電站投運后,“電力天路”的又一壯舉,色達縣縣長巴登一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從此,在色達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實現了電網全覆蓋,色達電網也徹底告別了孤網運行的歷史。
兩條35千伏線路為全長43公里的35千伏色達至年龍線、全長92公里的35千伏色達至大章線。色年線投運后,與整個色達電網原有孤網相連,主供色達縣城以及年龍鄉等周邊鄉鎮,結束了這些地區拉閘限電的歷史。色章線的投運,結束了大章及周邊多個鄉鎮無電的歷史。
一名參與工程的員工介紹,色達氣候特別反常,去年6月底至10月初,本是施工的黃金季節,然而在色達幾乎天天下雨,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和車輛通行。“由于路太爛,遇上下雨,車輪不是爆胎就是陷到泥里。”建設者們只得抓住11月、12月的時間,進行冬季作業。“斷道施工、冰基嚴寒、高海拔及凍土帶是施工的嚴峻考驗。”
最終,建設者們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風雪中抓質量、搶進度,使得兩條線路提前半年投入運行。
投運當天,縣長巴登激動地說:“你們離開家鄉、離開親人,來到這里。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完成這項偉大工程,為色達人民經濟和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色達人民感謝你們!”
截至去年12月22日,德陽供電公司全面完成總投資9億元的“電力天路”工程,有效解決了甘孜、色達電網供電可靠性低、枯水期供電矛盾突出等問題,徹底結束色達電網孤網運行的局面,極大促進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彭秀月 成都商報記者 王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