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為村民檢查設備
社區里的電力小課堂
核心提示
過去一年,貴州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黨的建設責任制具體化,黨的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以赴保持加快發展的好勢頭,從實際出發探索具有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實現宜居、宜業、宜游,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長期以來,貴陽供電局黨委緊緊圍繞“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全力做好電力供應”的企業使命,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服務創新,全力助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同步小康。
電力服務網格
貼心服務社區
“我要感謝供電局,感謝社區,你們為我解決了電費問題,不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說這段話的是家住貴陽市大山洞社區朝陽路七冶公司宿舍樓的住戶王大爺。
原來,片區抄表員發現該宿舍樓有一住戶欠有電費,多次上門都沒人開門。隨后,抄表員與社區網格員一同上門,才得知這戶家庭只住了一位70歲寡居老人王大爺,他患有耳疾,聽不見敲門聲,且年邁行動不便,根本無法繳納電費。見此情況,抄表員與網格員分別匯報到白云供電局黨支部和社區黨委。經溝通,并通過愛心捐助承擔了老人的電費。
原來,為更好地做好客戶服務,貴陽供電局黨委緊緊結合城市居民社區化的特點,將電力服務融入“貴陽模式”,通過搭建“社區電力服務網格”,方便快捷服務客戶。
貴陽市白云區大山洞社區是貴陽供電局“社區電力服務網格”的首家試點社區。按照社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網格長、網格管理員三級機構,貴陽供電局對應成立基層黨支部書記、抄表班長供電所所長、抄表員為成員的三級機構,在遇到用電問題需要協調時,雙方共同協商解決。供電局還在社區服務中心安裝自助刷卡繳費終端和移動POS機,并借助社區平臺,及時公布停電公告、電費電價等信息以及電力網格員的聯系方式,讓居民了解和掌握相關信息。
按照供電區域的劃分,貴陽供電局將轄區若干社區和社區下若干個網格按照抄表員管理責任范圍重新分區,安排責任人,并與該分格社區物管、居委會等社區管理機構建立聯建關系,確保每家每戶都處在管理網格之中。自去年試點建設以來,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廣大客戶的贊揚。截至目前,該局已建成31個社區電力服務網格聯系點,覆蓋貴陽供電轄區的核心區域。
主動靠前服務
激發農村活力
在貴州廣大農村,春節過后,一批批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許多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農村的活力從何而來?貴陽供電局通過主動靠前服務,讓農民能夠留下來,守得住。
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王崗村從2014年以來,先后摘取了“全國文明村鎮”和“中國最美村鎮”兩塊金字招牌。與村鎮有條不紊的發展規劃與建設密不可分。而供電,作為最基礎的公共設施之一,在王崗,服務走在了前列。
日前,貴陽烏當供電局水田供電所黨員服務隊隊員王杠與盧國軍騎車來到距離供電所20公里遠的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為王崗村開展“點對點、面對面、線連線”用電服務。來到村民盧彪家中檢查電表。盧彪告訴王杠,最近家里出現電壓不穩現象。經檢查,原來是盧彪家用電負荷較高,在更換空開后,盧彪的用電難題得到解決。
在盧彪家的工作完成后,兩名隊員又在村里逛了一圈,不時望望村里線路走廊是否通暢,與村民聊聊家常,聊聊用電。接近中午,兩人騎車返回供電所,但并沒有休息,而是將之前在村里發現的用電問題,在村電記事本上一一做好記錄:“本周,將對全村村民家的電器以及空開情況進行再一次摸底,提前幫村民解決好該問題;喬叔惠家正在為擴大農家樂修建新房,今天去看了,房屋二樓已經修好。距離一旁的電桿高度很近,需要打報告,看看如何處理,在不影響村民發展農家樂的同時,確保用電安全……”
短短15分鐘,王杠的記事本上就記滿了一頁。在記事本上,筆者看到了服務喬叔惠的情況?,F年59歲的喬叔惠在王崗村20多戶農家樂經營戶中規模中數一數二。“每個周末,我們都要擺上10多桌,接待100多位客人。現在生意越做越好,3層樓高的小院已經不夠用了,所以特地在附近另外修建一棟樓來擴大規模。”喬叔惠說。5年前,喬叔惠在丈夫的建議下,利用舊房拆遷得到的補償款在王崗村建房開辦農家樂。但最開始的那一年,生意并不好。“由于電壓不夠,有時候做飯都困難,客人們抱怨很多。”喬叔惠說。
王崗村書記花全告訴筆者:“王崗村依靠‘皰湯第一村’這張特色旅游名片,2007年以來,村里597個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2100元,增長到了2014年底突破萬元,翻了5倍。同時,每年前來王崗旅游的游客不斷增長,目前年游客量已達到30萬人次。在發展生態旅游的這幾年間,離不開供電部門的大力支持。”烏當供電局根據王崗村負荷變化情況,先后兩次對村里變壓器進行增容改造。同時在村里原有1條10千伏線路供電前提下,另外新架設2條10千伏線路作為“后備”。如今,王崗村已具備3條出自不同變電站輸出的10千伏線路進行“三電源”供電。
走在村里,筆者隨機詢問過往幾位村民有關村子最近一次停電的印象,沒人能夠回憶起來,能夠提起的只有一句話:“村里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停電了。”對于全省目前正在大力開展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喬叔惠談到:“在王崗,我從事的是旅游服務。而在我背后,有著村委會、供電所在服務于我。我現在用上了‘小康電’,過上了小康生活。我的價值能夠得到最大的體現。”
黨員齊心協力
助力同步小康
王崗村的供電服務并非個例。在惠水縣一些農村,為確保村民自辦“春晚”的順利,當地供電所黨員干部員工過年期間幫忙“保電”。在開陽縣,為確保旅游景區在節假日能夠正常迎客,黨員同志帶頭加班加點忙巡檢,幫客戶做用電檢查;而在貴陽市云巖區、南明區的部分城郊結合部,為解決少數因供電負荷較大導致電壓不穩的城郊區域用電難題,貴陽供電局組織黨員先鋒隊、供電服務隊隊員深入小區,更換配電變壓器,開展增容改造……
2014年,貴陽供電局全口徑綜合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為1.80小時,同比下降51%。
一年多來,貴陽供電局在深化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始終立足于服務民生,將從嚴治黨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全力做好電力供應”的企業使命有機結合,不斷贏得政府、社會、客戶的信任。
(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