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改革開放以來,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經歷了迅速發展的階段。電力工業曾將人類帶入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把生產力推向了階段性的高潮。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環境問題越來越凸顯,不僅威脅著人類的生存,還嚴重地制約著電力工業本身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以長遠的視角來看,國家扶持風力發電對轉向循環經濟有著必然的意義。
近幾年,我國風電產業經歷告訴發展階段。在風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大型的風電項目拔地而起,很快地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在我國,很多風能資源相對稀少的地區,對電力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的。如果這些地區光靠輸送,卻是不現實的。一方面,電力在輸送的過程中,由于電纜的電阻會消耗一部分電能,會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費;另一方面,將電纜延長到一些偏遠的地區,工程量大,得不償失。因此,小型風電設備由于成本低,工期較短,比較適合偏遠地區,以及農業畜牧業中的需求,正好填補了風電行業的這一空白。另外,小型風電設備也可以應用于發展中的大、中、小城市或商業區附近建造,解決當地用戶用電需求。
小型風電機設備的前景有多大?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持續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李俊峰表示,我國風電已經跨入了一個重要階段。2007年風電裝備80%-90%依賴于進口,現在風電裝備80%-90%已是國產。雖然技術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
由此可見,我國風電設備國產化的進度非常快。未來,核心技術上不斷完善,并且會有新的提升。風電設備的造價就會經歷一段時間后降低。對于小型風電領域來說,成本高一直是制約著小型風電在農牧業和山區普及的一個因素。隨著技術的成熟,小型風電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會有不同程度地提升,低廉工程造價使更多的企業有信心將產業擴大至全國電量需求高,但是能源少的地區。因此,在國內,小型風電設備會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走向全國的任何一個角落。
小型風電機將成為新能源的主導力量
新能源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七大產業之一,對電力工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新能源產業里的風能在世界上更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據分析,陸上估計可開發利用的風力資源為253GW, 而截止2003年只有0.57GW被開發利用,預計到2020年到20GW。其前景之大,可想而知。
風力資源分布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隨著中國風電設備的國產化,小型風電機組相關設備制造、小型風電技術研發、風電路燈等領域成為投資熱點,市場前景看好。當然,小型風電創造的電力和社會效益并遠遠比不上大型風電項目。相比大型風電項目,小型風電機價格低廉,裝備制造容易,適用于內陸相當廣泛的領域。一旦完全國產化,并且核心技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小型風電機將會出現在各個區域的不太領域中。其規數量上的規模之強大,在未來,將會遠遠超過大型風電項目。成為新能源的主導力量,小型風電行業需要的只是時間。
掘金海外市場 指日可待
國際化是我國企業強大必然的海外之路,風電行業也不例外。小型風電企業是不是也可以順勢走出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小型風電機應用領域大,國內如此,國外也如此。而企業走出去的最重要的籌碼是技術核心水平達到世界領先的標準。上面,本文也提到,我國風電設備在2007有 80%~90%依賴于進口,僅僅是幾年的時間,已經提升到80%~90%來自國產。說明,中國的風電配套件行業的技術水平發展的是非常快的。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小型風電品牌也會慢慢地遍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