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進“互聯網+”
截至2015年6月,福建、江蘇、內蒙古等地制定了“互聯網+”行動計劃。福建省在全國首個推出《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10條措施》,內蒙古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工作的指導意見》。北京、上海、江西、湖南、廣東、河南、深圳、寧波等地均已明確相關計劃正在制定中。此外,山東、四川、甘肅等地已提前踐行“互聯網+”計劃。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省份出臺相關政策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聯網+”大背景下,智能制造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期。5月19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今年上半年,工信部組織開展了《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開啟了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新篇章。各地政府發布的文件中對智能制造也給予足夠的重視。根據《天津市智能制造重大科技專項》,計劃利用3年的時間,打造5至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打造10個以上智能制造特色產業集群。廣東省發布了《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擬建10個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江門市政府、恩平市政府與沈陽機床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以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和先進機械裝備制造業基地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智能制造樣本。
相關企業也在積極推進智能制造。截至2014年年末,多家企業開始建設智能工廠。未來,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引導下,智能制造將成為行業發展熱點。工業機器人、3D打印、工業傳感器、無人飛機等智能產品和智能裝備將日益普及,智能制造單元、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等將逐步成為制造企業標配。
信息化作用凸顯
賽迪智庫信息化研究中心肖擁軍認為,全球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日益顯現。2015年上半年,“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網絡提速降費正式提上日程,智能制造成為中國制造主旋律,行政審批網絡化不斷提速,政務服務在線化加快。
肖擁軍指出,展望下半年,“互聯網+”相關政策將密集出臺,圍繞購買服務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運維重要模式;智能制造將迎來發展高潮。信息經濟將步入高速發展期,預計至2015年底,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3.4萬億元,信息經濟占GDP比重將超過8%。
在信息化蓬勃發展的同時,一些制約了我國信息社會發展進程的問題也需要引起人們重視,比如制造業線下服務體系與線上服務不協調、制度創新滯后于產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互聯網化發展緩慢等。
報告建議,應適時調整、修改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及時破除阻礙新興業態創新發展的傳統規制。放寬“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市場準入管制,根據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創新的特點,調整完善市場準入資質條件。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