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指出,輸配電價改革將改變電網公司以“購銷差價”盈利的商業模式,取之以“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商業模式,即改革后的電網企業盈利不再與配售電價差相關,也與電網傳輸電量無關。電網盈利模式改變后,發電側和用電側將形成有效的競爭,進而促進電力市場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
目前我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已經擴大至深圳、蒙西、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七個省區市,同時這七個試點地區的改革各具重點。深圳作為全國電改的先行試點城市,其改革重點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改變了電網盈利模式,電網企業的收入與發電售電價格的高低無關,即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售電企業之間沒有利益聯系,這有利于電網企業在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中保持中立地位,避免干擾電力市場的有效運行;另一方面,公布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這為電力市場買賣雙方協商定價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有利于促進電力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配置。
蒙西試點作為全國第一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在深圳試點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逐步取消交叉補貼的新內容,對電網輸配電成本費用的具體指標核定標準更加明確和嚴格,將激勵企業加強管理、節約成本。我國范圍內普遍存在交叉補貼的現象,蒙西地區由于可再生能源開發較多,同時電力需求嚴重不足,所以其電力主要以生產、輸出為主,電力交叉補貼問題最為嚴重和復雜,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就會扭曲電力銷售價格結構,進而導致更多的不平等。
安徽、湖北、寧夏和云南試點由于整體涵蓋了所有的發電方式,所以作為改革試點在各自的區域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雖然這些省區的資源稟賦和電源構成不同,分別有水電、火電、風電以及光伏發電等,但都需要向外輸送電量,如寧夏的光伏發電向東部輸送,湖北的三峽電站由于發電量巨大無法就地消納而大部分電量向全國輸送。由于這些地區都存在向外送電的現象,所以進行輸配電價改革更具現實意義,也能為全國輸配電價改革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中投顧問董事、研究總監郭凡禮指出,輸配電價改革是全面推進售電放開和競爭環節電價放開的先行條件,國家為配合這一改革隨后出臺了《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是加強電網企業監管、建立成本約束機制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學制定輸配電價的重要前提,標志著電網企業成本監管進入制度監管階段。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的明晰為輸配電定價由試點走向全面落實、有序放開售電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北極星配售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