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氣是現代居民生活的重要資源,能否準確、及時計量涉及千家萬戶,也關乎這三個公用事業行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抄表成為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而傳統的人工抄表牽扯了企業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因為目前水、氣計量裝置一般仍安裝在居民家中,人工抄表時其正常生活會受到打擾,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此,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大力推進智能電表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目前已建成覆蓋11億人口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其中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實現了全面覆蓋,3150多萬居民用戶的電表數據全部實現遠程采集,但江蘇省內的供水、供氣企業依然是人工抄表。 如何更好地利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的成果?今年初,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決定與同為公用事業單位的供水、供氣企業聯合,推進實施水、電、氣三表數據遠程集中采集。4月起,江蘇揚州供電公司與該市自來水、燃氣公司多次溝通協調,最終選定在二電廠小區開展試點工作。經過一個月的技術論證,5月15日,國網江蘇電力確定了采用最新的電力寬帶載波技術的建設方案。
據國網江蘇電力營銷部計量專職陳霄介紹,電力寬帶載波技術有著傳輸速率高、容量大的明顯優勢,但此前的一代芯片因為技術不成熟,存在著運行不穩定、抗干擾能力差等問題。為此,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中普遍采用窄帶載波技術。國網江蘇電力緊盯技術發展成果,去年技術成熟的第二代芯片問世,今年2月就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試點推行采用第二代芯片的寬帶載波技術,并在此次揚州水、電、氣三表數據遠程集中采集即“三表一體化采集”中使用。這也是該項技術在全國范圍首次用于三表遠程集采。
它不但攻克了窄帶載波通信速率低、容量小的難題,還解決了地下室等地移動運營信號弱甚至難以覆蓋而無法采集的問題。
怎樣實現三表遠程集采?陳霄介紹,采集系統由主站平臺、集中器、雙模采集器、電表、水氣表計組成。“我們在電表間附近安裝了一個多表采集器,利用前期建成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本地通信網絡,在保持采集電表數據的同時,采用微功率無線技術實現對已改造為智能表的水、氣表數據的采集,之后通過電力寬帶載波技術傳送至配電變壓器處的集中器,再通過4G公網將三個表的數據傳回來。”
據悉,至7月中旬,揚州二電廠小區168戶智能水表、氣表的改造全部完成。自首戶完成改造至今,每天每戶水電氣三表的采集成功率、采集數據準確率均為100%。
水電氣三表遠程集采的好處很多。陳霄說,一是有效利用了電力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成果,實現了資源共享。二是三方進一步開展合作后,可有效增加服務網點。三是大大方便了居民。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剛剛出臺 《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完善煤、電、油、氣領域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支持水、氣、電集采集抄,建設跨行業能源運行動態數據集成平臺,鼓勵能源與信息基礎設施共享復用。國網江蘇電力成功試點水電氣三表遠程集采,積極貫徹了這一意見精神。該公司副總經濟師、營銷主任顧國棟表示,將積極與自來水、燃氣公司交流在采集系統建設上的經驗和成效,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引下及政府的指導下,共同構建三表資源共享和互動平臺,積極探索三表遠程集采后聯合收費、聯合業務受理等公共事業合作共贏新模式,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來源:中國電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