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配網、農網建設在城鎮化和穩增長大背景下啟動,政府與電網的步調空前一致,且后續新電改落地的增量投資主體有望涌現,配網、農網在產業技術升級和補短板的兩大趨勢下需求空間巨大,建設力度有望超越市場預期。“十三五”配網投資預測至2萬億元,幅度為37%。
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加大本就薄弱并急需加強的配網投資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配電網將迎來投資爆發期,主要核心邏輯是行業需求與穩增長需求的結合。在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背景下,配電網建設有望成為重要的投資方向,配電建設板塊將持續受益。
農村電網是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對農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農網覆蓋的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投資用于農網改造升級,對全面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意義重大,同時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都有重要意義。
新電改將開啟能源互聯網時代,行業發展從量轉質,配網是實現用戶接入和控制的門戶,未來能源互聯網有望帶動配網升級需求。
能源互聯網大風已起,配網公司有望最先受益能源互聯網。電力體制改革、新能源快速發展需求、以及碳交易市場的興起將共同推動能源互聯網,將開啟新一代的能源革命。
隨著新電改政策的出臺,售電市場有望逐步放開,用戶的多樣性服務需求未來有望呈幾何式爆發。現在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標榜自己為能源互聯網企業,我們認為具備配網資源的區域電網公司具備大量用戶數據資源將坐擁能源互聯網最佳入口,有望最先受益能源互聯網。
德國電改經驗告訴我們,擁有多年運營經驗的配售電公司同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將帶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具有配網資源的售電公司觸網是大勢所趨。
未來,自愈和互動將是電網智能化的標志。大規模分布式發電將并入電網,分布式電源與微電網也將被大規模應用,這就要求智能配電網通過分散式智能協調,實現微網的自愈、自治和自組織,使分布式發電通過微網完全整合到智能電網中運行。這將成為配網的工作模式之一,最終將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和市場化運行,形成全新業務模式。
一二次能源的綜合利用是未來智能配電網的任務,基于系統能效技術,智能配電網通過能源生產、儲運、應用與回收循環四環節能量和信息的耦合,形成能量輸入和輸出跨時域的實時協同,實現系統全生命周期的最優化和能量的增效,能效控制系統對各能量流進行供需轉換匹配、梯級利用、時空優化,以達到系統能效最大化,最終輸出一種自組織的高度有序的高效智能能源。
另外,智能配電網最終將為智慧城市服務。智慧城市以廣泛覆蓋和深度互聯的通信信息網絡為基礎,全面感知基礎設施、環境、能源等方面信息,能夠整合能源、交通、水資源等城市運行各個核心系統,為城市運營和各類資源優化配置提供智能決策與響應,提高有限資源的運行和利用效率。
智能電網的核心是城市智能配電網,它能為智慧城市的各個系統輸送充足能量和海量信息,是智慧能源系統的主要載體。智能配電網可以全面監測感知城市能源供需情況、能耗指標,做到合理調配和使用電、油、氣以及光伏、風電等能源資源,實現能源供給均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排放,做到促進城市綠色發展,保證城市用電安全可靠,豐富城市服務內涵。 來源:北極星配售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