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鶴“點名”的國企混改試點示范領域中,電力、石油、天然氣這三大能源行業首當其沖被提了出來。這三大領域國企混改卻也是被公認難度相對最大的。當前,市場對這些帶有壟斷特征的國企混改特別關注,但目前還沒有完成對這些領域國企的分類,哪些能進行混改,哪些不能混改尚無定論。
早在2013年6月份,中石油與泰康資產、國聯基金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成立“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中石油以西氣東輸項目西一線、二線西段等資產作價200億元入股,占股50%控股該公司。去年,中石化油氣銷售板塊實施混改,今年初已引入了超千億元民資。
近來頗受市場關注的電力改革主要通過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售電側改革的途徑實現混改。新電改方案也提到,要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售電業務。隨著新電改不斷推進,售電端引入民資已是大勢所趨。
此外,連維良近日也表示,今年將發布油氣改革計劃,到年底還將公布一個混合所有制改革計劃,在能源(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進入門檻較高的領域,要向非國有資本推出符合產業政策、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
讓電力等敏感領域引入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抑制壟斷,國企提升國企效率,這是新的一輪國企改革的重大破題!我們知道,過去的幾輪國企改革,設立的“禁區”太多,一方面有政府對市場管制過多過度問題,另一方面是既得利益固化問題,而這都一定程度帶有計劃經濟的痕跡。
換句話說,這是自1978年開放改革進程以來的再一次“國退民進”浪潮涌來,改革的有效推進,必將夯實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倒逼與促進新一輪的政府改革。
目前,我國電力企業的混改步伐卻在十分明顯地加速。在業內看來,這主要是在我國電力需求增速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電力行業不得不率先打破僵局而尋找的新機會。早在去年3月,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就曾公開表示,中電投將在當年啟動混改,允許民資參股部分中電投旗下子公司和建設項目,民資參股比例將達到1/3。但截至目前,中電投尚未有具體措施出臺。
另外,相比之下,國家電網更遜色不少,國家電網去年就對外宣布,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與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市場這兩大領域。但此舉并未切中電改要害,對推動電改無實質意義。國家電網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未觸動最核心的的領域。不難發現,盡管市場對電改的預期強烈,但推動起來仍舊困難重重。
售電端是電力行業的“深水區”,民資涉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多元化售電市場的初衷幾乎不可能實現,來自有關部門、國有企業、現有法制的壁壘將長期存在。若要真正開放售電環節,相關法規必須先行修改,民資的合法權益和生存環境必須得到保障,否則售電端無法開放。
當前的電改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民資參股而對經營決策權沒有絲毫的影響力,各種限制政策會直接影響民資的參與熱情,項目方面之前就有民企通過招投標參與,但很難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電改的力度太小,民企唯有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才能真正激發市場活力。
與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相配合,能源局還公布了2014年電力企業成本,為電價形成機制改革提供基礎依據。理清電力成本,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不斷增加,售電業務引入民資也是大勢所趨。
如果電力企業要在混改過程中搶占先機,在已有新增配網環節允許民資參與等方面繼續拓展外,還需要力保民資的回報,如果沒有盈利方面的保障,民資進入電力行業動力不大,或仍然令這些資本長期徘徊在小水電等風險相對低的領域。而且,在目前經濟下行仍難扭轉的情況下,電力行業混改的加速度還必須繼續保持。要打破配電、售電環節的壟斷,逐步推進輸配分開,并放寬電網投資市場準入,推進輸配電網特別是配電網投資主體多元化,打破電網為單一購買者的格局。
電力、石油等資源性、壟斷性行業的混改已有破題,且主要以國資控股,非國有資本入股參與為主;而在以商業性國企居多的地方國企混改中,混改途徑則既有國有資本向民營資本戰略投資,也有將部分國資向民企協議轉讓,還有“借殼上市”等多樣途徑。 來源: 北極星配售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