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際能源合作與交流逐漸深入和緊密,各國、各地區間能源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世界能源市場建立、能源合作機制逐步完善。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之下,人類重新審視和考量化石能源時代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從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能源利用開始向非化石能源轉化,能源生產、消費朝著清潔化、低碳化的方向發展。在憧憬清潔能源主導世界能源格局的大背景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11年發起了“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倡議,聯合國大會在2013年通過決議,將2014—2024年定為“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十年”,以增加使用和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然而,“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地熱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如何在世界能源市場實現優化配置”的問題是長期困擾人類的技術難題。運用“跨洲特高壓骨干網架”,為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優化配置提供了一種思路和一種解決方案。
具體說來,全球能源互聯網=特高壓電網+泛在智能電網+清潔能源。
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將由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涵蓋各國各電壓等級電網(輸電網、配電網)的國家泛在智能電網構成,連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適應各種分布式電源接入需要,能夠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是服務范圍廣、配置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
從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和資源稟賦特征看,實施以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為主要內容的“兩個替代”是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對傳統能源生產消費方式和理念的根本性變革。“兩個替代”對全球能源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將推動能源結構從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為主轉變,實現能源消費高效化、低碳化和清潔化目標。
全球能源互聯網不僅僅是一個對未來的憧憬,同時也是一個正在逐步實現的藍圖。事實上,隨著電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國際電網不斷走向互聯,已逐步呈現規模由小到大、電壓由低到高、互聯范圍不斷擴大的發展過程。歐亞大陸、美洲大陸、非洲大陸的鄰國和主要經濟體之間已開展了廣泛的電網互聯設想和實踐。美國與加拿大電力系統的互聯、歐洲互聯電網(ENTSO-E)就是成功的案例。今年2月初,歐盟宣布成立能源聯盟,并提出將在2020年之前實現10%的電網互聯。歐盟電網互聯步伐正在不斷加快,并與土耳其、俄羅斯等周邊國家構建了緊密聯系。加上中國與俄羅斯、蒙古與俄羅斯電網聯系緊密,歐亞大陸整體上已經實現了大面積電網的橫向互聯。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在西門子、德意志銀行等機構的支持下,正在推進非洲清潔電力走廊的規劃與建設。我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能源互聯也是重要支撐,尤其是絲綢之路清潔電力走廊的建立,將會是連接歐亞非的重要能源橋梁。
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對于推動世界能源、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五方面的重要意義。
第一,突破資源約束,促進全球能源資源共享。全球自然資源分布與人口、經濟發展的分布十分不平衡,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必須充分實現能源資源的重新分配。能源互聯能夠實現重新分配資源,實現財富再分配。
第二,推動合作共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球能源互聯將為資源豐富地區帶來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重要機遇,也為資源輸入地區提供實現經濟發展的能源支持,推動世界各地合作共贏。
第三,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推動技術進步。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將為裝備制造業的規模發展帶來較大的市場需求,在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的同時,倒逼裝備技術和原材料技術不斷進步。
第四,推動全球能源治理,減少環境污染?;茉吹拈_發利用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而全球能源互聯網倡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不斷的技術更新、合理的制度安排,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規模和使用范圍。
第五,加強國際能源合作,推動世界和平發展。能源是各國和地區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支持和動力源泉,能源的相互依賴和緊密合作將有助于化解各國間的矛盾和糾紛,成為維系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砝碼。 來源:新華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