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國內主要發電燃料來源還是煤炭,這構成了電價的主要成本。
而煤炭的價格是透明的,相對于其他電價市場化改革,煤電聯動機制不僅簡便易行,而且還有成品油價格機制實施的經驗積累。因此,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是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記者。
林伯強表示,煤電聯動可以從開始時由政府按照機制決定聯動幅度,到政府設定價格聯動浮動區間的企業自主聯動,再到由電力企業根據市場供需自主調價并由政府監管,經歷這樣一個電價市場化過程。
煤電市場將趨于穩定
“在去年用電量下滑的情況下,發電企業依然保持良好的利潤空間,其中最大原因就是煤炭價格的下降。”某大型發電企業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
資料顯示,在去年整體用電量低迷的情況下,發電企業財報卻依然很靚麗,很多企業的分析報告指出,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煤炭價格下降。
而在發電企業取得良好業績的同時,很多行業對電價下調的呼聲卻在加大。在電力供大于求、煤價下降、電力體制改革、電力市場競爭激烈等背景下,國內對下調電價的預期強烈。
2015年12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根據發電成本變化情況,從2016年1月1日起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全國平均每千瓦時降低約3分錢。
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提出,今年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據了解,我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始于2004年底。當時規定,以不少于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便相應調整電價。
2012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繼續實施并不斷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在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
此后,2013年10月和2014年9月,為疏導環保電價矛盾,上網電價曾兩度下調,但是銷售電價并未下調,也沒有明確說明是煤電聯動。
2015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2分錢,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1.8分錢。全面推進工商業用電同價,江西、貴州和新疆實行商業用電和普通工業用電同價。這意味著煤電聯動沉寂兩年后首次開啟。
采訪中有發電企業表示,采取煤電聯動機制,對發電企業利大于弊。在過去煤炭供應緊張時,煤炭價格多年來都處于上漲空間,他們都是高成本發電,而煤炭價格下降只是近幾年的事情,上漲周期長,下降周期短,現在實行聯動機制,意味著煤電企業的利潤將趨于穩定。
主要用電戶將從中受益
當前,我國電力消費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其中冶金、化工、有色金屬、建材四個行業為電力消耗的主要力量,四大高耗能產業的電力消費量,約占整個電力消費量的40%。
據估算,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每千瓦時下調3分錢,今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的火電利潤將損失1146.96億元。與之相對應的是,第二產業用電成本將減少1089.9億元。所以,電價下調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第二產業。在電力供大于求、煤價下跌的情況下,降低電價已經和減稅、降低融資成本等財政、金融手段一起,成了為企業減負的重要措施。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分析稱,由于我國工業用電占用電總量的70%,這1000多億元“紅利”的大部分將轉移給工業用戶,這當然會降低企業成本,尤其是對于電力成本占總成本比例較大的企業來說,電價下降的利好作用非常明顯。
對于2016年的煤炭價格,多家機構均預測難有好轉。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近期北方嚴重的霧霾天氣來看,2016年我國經濟結構轉型,以及大氣污染防治將導致動力煤需求持續下降,動力煤價格繼續下跌的核心邏輯沒有改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煤電聯動只是電力改革的冰山一角。周大地提醒,這種成本下降未必會永遠持續,考慮到當前煤炭企業的經營條件,煤價低位運行是否為長期趨勢,大家能否長期享受低價能源、用低價電,還需要看市場的進一步變化。 來源: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