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方案,北京電力交易中心依托國家電網公司,以全資子公司的形式組建。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依托南方電網公司,按照股份制公司模式組建,南方電網持股比例66.7%,其他相關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參股。兩大交易中心都不以營利為目的,在政府監管下提供規范、公開、透明的電力交易服務。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這是我國電力市場化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韓曉平:電力改革對于中國很重要,歷史上很多國家在經濟發展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最終都是通過電力改革走出的困境。我國每年電力交易量約為5.55萬億度電,基本上90%都是在兩大公司手里。讓更多的投資者來參與,讓更多的新技術能夠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推動我國的產業升級、減少霧霾、實現可持續發展都非常關鍵。
同是國家級別 兩大交易中心定位各不同
北京電力交易中心主要負責跨區跨省電力市場的建設和運營,負責落實國家計劃、地方政府協議,促進清潔能源大范圍消納,逐步推進全國范圍內的市場融合。
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主要負責落實國家西電東送戰略,落實國家指令性計劃、地方政府間框架協議,為跨區跨省市場化交易提供服務,促進省間余缺調劑和清潔能源消納。此前,跨省、跨區域的電力交易,主要通過電網公司以計劃的方式安排,如今,市場來調劑,是否有助于緩解棄風棄光的現象呢?
韓曉平:棄風、棄光、棄水,甚至棄天然氣、棄核電這些問題在電力行業是非常突出的,我們建立了很多的機組都不能有效的運行,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著我們。盡管我們有可再生能源法,但是由于電網容量、當地電網規模和整個輸電的能力相對比較弱,使很多電不能夠進行跨區域的優化配置。建立這樣的交易中心,大家就可以進行跨區域的恩配置資源了。2017年以后,我們中國要進行碳減排的嘗試,包括碳市場的建立,都可以結合在一起。從資源配置上來說,形成一個大的配置中心,確實是有利于中國可持續發展的。
亮點背后有難點 優化配置需打破地域間隔
此外,韓曉平分析,長距離輸電可能會成為我國電力市場中實現資源跨區優化配置的最大難點。
韓曉平:長距離輸電的經濟性,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可能你想要的時候它沒有,你不想要的時候它來了,而且有的時候來的非常猛,這樣一來,電壓沒有辦法穩定,在技術上有很多的挑戰,而且有很多的問題。當然,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可能這些問題會逐步解決,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不管怎么樣,對于中國來說,國土這么大,遠距離的優化配置還是需要的。特別一些清潔電力,比如內蒙古提供大量的清潔電力,如果它的比重太大,它們的電網沒辦法運行,就需要其他的電網共同參與。這中間就需要建立一個交易中心。另外,各個地方的地緣結構不一樣,調節的結構也不一樣,所以得讓各地結構不一樣的電來相互進行調整,相互進行彌合,整個系統的效率就會得到提升。 來源: 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