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是農村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農村電網建設是促進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突破縣域經濟發展瓶頸的關鍵。3月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與國家電網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周年。一年來,湖北農網建設成績單如何?如何按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要求抓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為此,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尹正民。
供電“卡口”不見了,農民年均用電量增長近七成
由于歷史欠賬問題,農村配電網投資改造速度遠遠趕不上用電需求增長,湖北農網薄弱一度成為縣域經濟騰飛的“瓶頸”。2011年末,湖北的低電壓臺區超過3.3萬個,全省供電服務投訴的80%以上是供電質量問題。
尹正民介紹,去年框架協議簽訂后,湖北在全國率先啟動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2015年全省下達配電網改造工程建設投資195億元,相當于過去4年的投資總和。全年完成投資124.6億元,竣工投產項目1.93萬個,整改“低電壓”臺區1.3萬個,解決34萬“低電壓”客戶,惠及近120萬用電客戶,全省“低電壓”、供電“卡口”突出問題有效緩解。
2015年,湖北農村電網售電量74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2%。省電力公司抽樣統計顯示,農民年均用電量增長了69%。
為“三農”注入強大動能
強大的電力,為湖北“三農”注入了強大動能。
大悟縣新城鎮老山村,300多戶村民的居住點散布在坡丘溝坎,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是山坡上的1868畝耕地。過去,這里農田灌溉基本靠柴油發電機抽水,成本高,農民增收難。“如今,灌溉都用電,產量大大增加。用電有保障了,當地準備增加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新城鎮鎮長徐利鋒說。如今的老山村成了“特產之鄉”。
尹正民以我省農村用電面積最大的荊州供區舉例:該供區14.97億元的網改投資,帶動電桿、導線、鐵附件等企業投資近3億元,給5000多人創造了就業機會。有了充足優質電力作為保障,供區農村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明顯增多。“電網投資重心向縣域下移,農網供電能力和質量提升,有效釋放了縣域經濟用電潛力,加快了全省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步伐。”尹正民說。
600億改造農村電網,服務精準扶貧
“現在生意這么好,多虧了農網改造!”松滋老城鎮鳳凰崗村村支部書記楊祖權有感而發。去年,看到村里新裝了一臺100千伏安變壓器,他立馬找到合伙人,籌資50余萬元,流轉土地360畝,搭起了60個蔬菜大棚,成立鼎盛農產品種植家庭農場,帶領周邊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車。
有了充足的電力,蔬菜抽水灌溉、育苗取暖,樣樣都有保障。農場的生意越來越好,才半年就賺了近20萬元。
農村電網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設施。“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新的要求,為加快農網改造升級明確了努力方向。”尹正民介紹,根據框架協議,預計“十三五”時期將投資600億元升級改造湖北農村電網,將更好地解決農村穩定可靠供電問題,為脫貧攻堅提供電力支撐。
根據規劃,湖北省電力公司將進一步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步伐,在2017年底全面解決全省存量“低電壓”問題,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流現代農村電網,助力全省590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尹正民說,未來五年,為確保電網建設項目落地,一方面需要相關主管部門將電網建設項目納入湖北能源發展規劃,確保盡快實施;另一方面,湖北作為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單位,需要健全電網投資與電價調整聯動機制,不斷完善輸配電價體系,從源頭上保障湖北電網長期發展的投資需要。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