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山西省與河北省的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認為,產能過剩、無序擴張將給經濟帶來破壞性的持久影響,啃下重點行業去產能這塊硬骨頭勢在必行。
堅決去除過剩產能
說到山西,離不開煤炭,說到煤炭自然繞不開當前產能過剩的困境。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長李小鵬開宗明義地說,山西煤炭企業要堅決去產能!目前,山西正在按照國家的部署,抓緊制定化解煤炭、鋼鐵過剩產能的方案細則。通過淘汰一批、重組一批、退出一批、核減一批、延緩一批來化解過剩產能。
在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卜昌森看來,過去十年是煤炭的黃金發展期,行業發展不夠理智,重規模、輕質量。大批頭腦發熱的資金進入煤炭行業,后果則是嚴重的供過于求。據統計,2015年山西煤炭行業庫存達5067萬噸,比年初增長44.6%,是2011年底的4倍。全省煤炭企業全年虧損94.25億元,同比增虧減利108.29億元。
面對如山的庫存和巨額的虧損,李小鵬代表認為,從長遠看,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革命的總要求,推進煤炭革命。近期來看,山西要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著力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其中,首要的措施就是化解過剩產能,提升優質新產能。
相較之下,鋼鐵行業的狀況同樣也不容樂觀。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列舉出一系列數字:2015年,河北鋼鐵行業的利潤總額299.7億元,下降46.9%,鋼鐵行業的投資下降5.7%。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鋼鐵企業死撐著。'僵尸'企業不愿意退出,主要是因為鋼鐵生產屬于資本高度密集型行業,固定成本較高。倘若一旦退出,對于企業來講大部分成本要白白損失,這會導致一部分企業寧愿保持'悶爐'狀態或產能閑置狀態也不愿意徹底退出。全國人大代表、河北三河匯福糧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克榮說。
同時,鋼鐵行業作為調控對象,一些缺乏產品特色和市場優勢的產能很難找到資金雄厚的接盤俠,資源整合兼并的難度較大,陷入好的時候不愿整合、壞的時候無法整合的悖論之中。石克榮代表建議,各級政府應該制定出時間表和路線圖,通過產業標準、水電價格、稅收等一系列手段,減少落后產能的存量,并避免落后產能通過簡單擴容來逃避淘汰。
以創新促產業優化
減量與優質是密不可分的兩條腿。要想徹底扭轉煤炭、鋼鐵等產業的困局,就必須告別粗放式發展。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山西要下決心走出一條革命興煤的新路子,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維來看山西今天的煤炭問題。怎么提供清潔的煤炭產品,怎么解決煤炭的供給問題?關鍵在于必須做到'三個抓好'。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說。
在科技水平日益發展的今天,煤炭已經成為可以百變的素材。王儒林代表介紹,第一,要著力抓好煤炭的清潔化、高端化、精細化、差異化;第二要著力抓好煤炭伴生資源的開發利用;第三,著力抓好煤替代石油基產品的研發、推廣和應用。我國基本國情是缺油少氣,但是煤多,煤炭將是最好的替代石油資源的選擇。這件事情對我國資源安全問題意義重大。王儒林代表說。
電解鋁同樣是產能過剩行業,然而與國際對比,我國人均鋁消費水平低了三分之二還要多,這說明鋁行業依然有很大的潛力,關鍵在于深加工的水平是否到位。全國人大代表、運城市市長王清憲認為,很多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結構性的過剩。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深加工能力應是消化產能的關鍵著力點。
同時,在煤炭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煤電一體化問題也愈發凸顯。山西的發電裝機容量僅排全國第八位,這與山西產煤大省的身份不夠匹配,去產能要結合區域優勢,否則可能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全國人大代表、太原市市長耿彥波認為,應該加快電力體制改革,加大煤電一體化的建設步伐。
妥善分流安置職工
產能不是孤立的事物,它的背后是一座座工廠、一個個職工。尤其在煤炭和鋼鐵行業中,國有企業占據了很大比例,歷史賦予了這些企業更多的社會職責。在去產能的過程中,職工怎么安頓?債務如何處置?資金又從哪里來?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妥善解決。
因煤而城、因鋼而城的現象普遍存在,許多國有老煤礦、老鋼廠事實上就是一個小社會。化解過剩產能,關了礦,但城還在,人還在,幾代人的生活區域還在。因此,去產能必須要妥善解決好職工安置問題以及幾代人生存和生活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同煤集團董事長張有喜的看法引起了不少代表的共鳴。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公司杜兒坪礦三采區掘進隊一隊副隊長董林說,礦工們對出路有很大顧慮,他們沒有資金、沒有平臺,長期在井下工作,技能單一,沒有更多本領。他認為,轉崗分流的前提是對礦工引導和培訓,讓他們有能力適應新崗位。
落后產能被淘汰,職工轉崗也將是必然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國資委主任王昌說,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在去產能的過程中,企業職工的安置方案一定要到位,才能讓職工順利轉崗。
轉崗要有序推進,整個方案出來后,還要通過企業職代會的進一步討論,讓大家能夠接受。當大家感覺有了出路,一部分職工就會自動轉崗,而另一部分職工則可以通過培訓轉崗等方式,實現再就業。王昌代表認為,此外,由于去產能主要是通過企業間兼并重組的方式,所以還需有個實體安置這部分職工,因此建議盡量不采取破產清算的方式。
不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廣大職工吃了一顆定心丸。報告明確表示在妥善安頓職工方面,中央將給予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在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政府要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完善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財政將安排1000億元專項補助資金,重點用于職工分流安置。 來源:經濟日報
堅決去除過剩產能
說到山西,離不開煤炭,說到煤炭自然繞不開當前產能過剩的困境。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長李小鵬開宗明義地說,山西煤炭企業要堅決去產能!目前,山西正在按照國家的部署,抓緊制定化解煤炭、鋼鐵過剩產能的方案細則。通過淘汰一批、重組一批、退出一批、核減一批、延緩一批來化解過剩產能。
在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卜昌森看來,過去十年是煤炭的黃金發展期,行業發展不夠理智,重規模、輕質量。大批頭腦發熱的資金進入煤炭行業,后果則是嚴重的供過于求。據統計,2015年山西煤炭行業庫存達5067萬噸,比年初增長44.6%,是2011年底的4倍。全省煤炭企業全年虧損94.25億元,同比增虧減利108.29億元。
面對如山的庫存和巨額的虧損,李小鵬代表認為,從長遠看,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革命的總要求,推進煤炭革命。近期來看,山西要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著力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其中,首要的措施就是化解過剩產能,提升優質新產能。
相較之下,鋼鐵行業的狀況同樣也不容樂觀。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列舉出一系列數字:2015年,河北鋼鐵行業的利潤總額299.7億元,下降46.9%,鋼鐵行業的投資下降5.7%。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鋼鐵企業死撐著。'僵尸'企業不愿意退出,主要是因為鋼鐵生產屬于資本高度密集型行業,固定成本較高。倘若一旦退出,對于企業來講大部分成本要白白損失,這會導致一部分企業寧愿保持'悶爐'狀態或產能閑置狀態也不愿意徹底退出。全國人大代表、河北三河匯福糧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克榮說。
同時,鋼鐵行業作為調控對象,一些缺乏產品特色和市場優勢的產能很難找到資金雄厚的接盤俠,資源整合兼并的難度較大,陷入好的時候不愿整合、壞的時候無法整合的悖論之中。石克榮代表建議,各級政府應該制定出時間表和路線圖,通過產業標準、水電價格、稅收等一系列手段,減少落后產能的存量,并避免落后產能通過簡單擴容來逃避淘汰。
以創新促產業優化
減量與優質是密不可分的兩條腿。要想徹底扭轉煤炭、鋼鐵等產業的困局,就必須告別粗放式發展。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山西要下決心走出一條革命興煤的新路子,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維來看山西今天的煤炭問題。怎么提供清潔的煤炭產品,怎么解決煤炭的供給問題?關鍵在于必須做到'三個抓好'。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說。
在科技水平日益發展的今天,煤炭已經成為可以百變的素材。王儒林代表介紹,第一,要著力抓好煤炭的清潔化、高端化、精細化、差異化;第二要著力抓好煤炭伴生資源的開發利用;第三,著力抓好煤替代石油基產品的研發、推廣和應用。我國基本國情是缺油少氣,但是煤多,煤炭將是最好的替代石油資源的選擇。這件事情對我國資源安全問題意義重大。王儒林代表說。
電解鋁同樣是產能過剩行業,然而與國際對比,我國人均鋁消費水平低了三分之二還要多,這說明鋁行業依然有很大的潛力,關鍵在于深加工的水平是否到位。全國人大代表、運城市市長王清憲認為,很多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結構性的過剩。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深加工能力應是消化產能的關鍵著力點。
同時,在煤炭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煤電一體化問題也愈發凸顯。山西的發電裝機容量僅排全國第八位,這與山西產煤大省的身份不夠匹配,去產能要結合區域優勢,否則可能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全國人大代表、太原市市長耿彥波認為,應該加快電力體制改革,加大煤電一體化的建設步伐。
妥善分流安置職工
產能不是孤立的事物,它的背后是一座座工廠、一個個職工。尤其在煤炭和鋼鐵行業中,國有企業占據了很大比例,歷史賦予了這些企業更多的社會職責。在去產能的過程中,職工怎么安頓?債務如何處置?資金又從哪里來?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妥善解決。
因煤而城、因鋼而城的現象普遍存在,許多國有老煤礦、老鋼廠事實上就是一個小社會。化解過剩產能,關了礦,但城還在,人還在,幾代人的生活區域還在。因此,去產能必須要妥善解決好職工安置問題以及幾代人生存和生活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同煤集團董事長張有喜的看法引起了不少代表的共鳴。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公司杜兒坪礦三采區掘進隊一隊副隊長董林說,礦工們對出路有很大顧慮,他們沒有資金、沒有平臺,長期在井下工作,技能單一,沒有更多本領。他認為,轉崗分流的前提是對礦工引導和培訓,讓他們有能力適應新崗位。
落后產能被淘汰,職工轉崗也將是必然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國資委主任王昌說,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在去產能的過程中,企業職工的安置方案一定要到位,才能讓職工順利轉崗。
轉崗要有序推進,整個方案出來后,還要通過企業職代會的進一步討論,讓大家能夠接受。當大家感覺有了出路,一部分職工就會自動轉崗,而另一部分職工則可以通過培訓轉崗等方式,實現再就業。王昌代表認為,此外,由于去產能主要是通過企業間兼并重組的方式,所以還需有個實體安置這部分職工,因此建議盡量不采取破產清算的方式。
不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廣大職工吃了一顆定心丸。報告明確表示在妥善安頓職工方面,中央將給予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在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政府要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完善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財政將安排1000億元專項補助資金,重點用于職工分流安置。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