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能源體系明確未來方向
“過去,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是空氣、水和糧食,現在還多了能源。原來我們的能源結構是多煤、貧油、少氣,其中煤的占比較大。現在,能源結構需要進一步改善。”這是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出了他對于盡快實施能源結構調整的愿望。
轉變能源結構,不單單是王玉鎖委員的希望。在今年全國兩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專門辟出“建設現代能源體系”一章,從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現代能源儲運網絡、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3個方面,列出了未來5年我國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大方向”和“硬任務”。
現代能源體系的主要特征是清潔、高效、低碳,這是“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的“大方向”;“硬任務”是能源消費的約束性指標——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由2015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15%。
國家電網公司對能源格局發生的深刻變化有著清醒的認識——“新世紀以來,以清潔、低碳、高效為特征的能源革命,使能源生產清潔化、消費電氣化、配置全球化成為大勢所趨。”公司2016年工作會議對能源發展趨勢作出了科學判斷,也明確提出了對策。
當前,我國清潔能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三北”地區,無法就地消納,這決定了必須在全國范圍優化能源配置。公司提出,積極支持新能源發展,要從加強規劃政策等重大問題研究、加強新能源配套并網工程建設、加強發電調度管理等方面共同發力。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交四直”特高壓工程與一批省內新能源送出工程已開工建設或投運,6座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建設中,全力保證新能源并網和輸送。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新能源累計并網裝機達1.66億千瓦,全年消納風電、太陽能發電量達2038億千瓦時,國家電網已經成為全球接入新能源規模最大的電網。
能源互聯網是大勢所趨
“推進能源與信息等領域新技術深度融合,統籌能源與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建設‘源—網—荷—儲’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今年全國兩會上,“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能源互聯網。從概念的出現,到被業內廣泛熱議,再到寫進“十三五”規劃綱要,能源互聯網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超過50位代表委員不約而同地提到構建能源互聯網,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和中國能源互聯網建設。公司將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概念高度概括為“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其中,特高壓電網是關鍵,智能電網是基礎,清潔能源是根本。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應對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挑戰的必由之路。
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就是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為此,公司正加快建設特高壓骨干網架,著力解決特高壓和配電網“兩頭薄弱”問題,實現各級電網協調發展。
在全球能源互聯網方面,公司結合落實“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作用,加強與國際組織、能源企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形成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強大合力;深化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戰略研究,加強亞洲、非洲、南美洲等洲內互聯和亞歐、非歐等洲際互聯規劃相關工作,推動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和洲際聯網示范項目盡快落地;加快更高電壓等級特高壓輸電、大規模新型儲能、大電網安全運行控制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爭取在關鍵技術、裝備制造、標準制定等方面實現突破。
重大工程建設面臨空前機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水電核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油氣管網等重大項目。”
特高壓、智能電網并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1年,特高壓、智能電網就正式入局“十二五”。不同的是,“十三五”規劃將特高壓及智能電網列入能源發展重大工程,重視程度進一步增強,提出“建設水電基地和大型煤電基地外送電通道,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12條輸電通道基礎上,重點建設西南、西北、東北等電力外送通道。”
特高壓及智能電網等重大工程建設,一直是公司的中心工作之一。公司深化電網規劃研究,將同步電網發展格局研究成果納入國家能源電力規劃。公司今年提出加快推進“五交八直”特高壓工程,力爭“三交三直”上半年核準、“兩交四直”下半年核準,準東—皖南直流工程要加快建設。“四交五直”特高壓工程年內投產“三交一直”;2017年上半年投產“一交兩直”,年底全面建成。
新能源汽車迎來快速發展周期
“新能源汽車去年產銷30多萬輛,預計今年比去年增長一倍以上。”今年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揭示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新數字。
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成為今年兩會的一個重點,其中,新能源汽車被視作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城市停車場和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構建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備、安全高效的現代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嚴格執行新建小區停車位、充電樁等配建標準。”
新能源汽車迎來快速發展期,公司也在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今年將新建充換電站2444座、充電樁2.8萬個。
在平臺網絡構建方面,公司統籌充換電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打造功能先進、服務便捷的電動汽車綜合服務平臺,構建綠色、開放、智能、互動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網絡,強化電動汽車公司與省公司協同運作,統一車聯網平臺,統一充電卡,統一開展運營。公司以主要高速公路和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的城市為重點,加快電動汽車快充網絡建設。
在智能用電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方面,公司健全以客戶側儲能應用、微電網接入、能量優化技術為重點的智能用電標準體系;開展電動汽車儲能與電網互動、負荷智能化調控等智能用電試點建設,促進客戶側能源互聯網應用。
農網改造助力農村發展
“因地制宜解決貧困地區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開展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精確、量化的數字出現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足以說明中央對于農村電網改造工作的重視程度。
電網是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關系農民生活、農業生產和農村繁榮。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實施了第一次大規模農網建設與改造,改變了農村的整體面貌,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公司加快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有效解決了農村電網低電壓、供電“卡脖子”、動力電不足等問題。2014年起,公司在部分貧困地區開展光伏扶貧工程試點,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發電收益用于扶貧。今年,該工程將在全國貧困地區全面鋪開。
公司提出,全力開展脫貧攻堅,認真落實中央打贏扶貧攻堅戰重大部署,年內完成1.3萬個自然村未通動力電、2.7萬個自然村動力電改造工程,滿足扶貧光伏電站接網需要,建設定點扶貧五縣(區)集中式光伏電站工程。今年上半年,公司將全面完成2015年國家新增中西部農網項目,今年年內完成新增東部7省(市)農網和城鎮配電網工程。
未來,公司將最大程度發揮好電力在扶貧攻堅戰中的支撐作用,加強組織協調、計劃編制、資金安排、過程管控,實現精準扶貧,為脫貧攻堅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國家電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