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改革,降價為先。
在3月14日發改委下發通知將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擴大之后,3月29日,發改委召開輸配電改革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了五大試點省份的改革成果。
根據發改委價格司公布的數字,在深圳、蒙西試點的基礎上,2015年開展試點的云南、貴州等五省(區),輸配電價降價空間合計55.6億元。同時,剔除或核減了與電網輸配電無關的資產和不合理的成本約160億元。
“這些降價空間全部用于降低終端電力用戶用電價格,降低了企業的用電成本。”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在3月29日的輸配電改革新聞發布會上說。
以云南省為例,云南省在輸配電價改革的同時,嘗試性地開展了電力市場化交易,通過市場化交易的電量達到320億千瓦時,占省內工業用電量45%以上。
據云南省物價局局長郭繼先介紹,這些參與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平均每千瓦時電價降低了0.18元,為參與交易的企業減負35億元。
試點省區降價空間55.6億
輸配電改革正在向全國迅速推開。
目前,我國的電價形成機制一般稱為“三段式電價”,即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上網電價指的是電網從電廠買入的價格;輸配電價則是指銷售電價中包含的輸配電成本,是電力部門內部之間的結算或交易價格;而銷售電價是供電部門賣給用戶的價格。
所謂的輸配電價格改革,就是改變過去國家確定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的模式,實施只管住中間輸配電價格,放開上網和銷售電價的模式,即“管住中間,放開兩頭”。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安排,其中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已經發文對另外12個省級電網,以及國家綜合電力體制改革的試點省份包括區域電網,部署了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2017年,上述改革有望擴圍到全國全覆蓋。
輸配電改革,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壟斷。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施子海指出,輸配電價格改革,打破了電網在“買電”和“賣電”兩頭的“雙重壟斷”,為電力價格市場化奠定基礎。
“簡單地說,過去電網企業主要通過收取‘賣電’和‘買電’的‘差價’獲取利潤,改革后將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收取‘過網費’。”他在3月29日的新聞會上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改革可以使用電企業可以和發電企業直接談購電價格,而輸電可以通過電網來進行,這就增加了企業選擇買電的市場選擇性。
另外,國家關注輸配電價格,做好成本監管,可以避免電網公司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以最先試點的深圳為例。2015-2017年,深圳市電網輸配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143元左右,比2014年每千瓦時0.1558元約下降1.23分。消息顯示,傳導至銷售電價端,深圳商業電價平均降價幅度為每度(每千瓦時)8.43分,相當于電價下降10%左右。
目前,在另外幾個省市區進行試點的情況也取得了類似的成果。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透露,始于2014年深圳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2015年在蒙西電網輸配電價“起步”,然后又在湖北、寧夏、安徽、云南、貴州五個省(區)“擴圍”,這項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比如上述試點“約束了電網企業的成本”。2015年組織開展交叉監審,之后用四個月左右的時間開展監審工作,剔除或核減了與電網輸配電無關的資產和不合理的成本,約160億。在五個省區來算,核減的比例平均約16.3%。
另外,“核定了輸配電價的價格”。在按照“準許成本加上合理收益”的原則核定了相關電網輸配電總收入和輸配電價水平。再綜合電網在三年監管周期中的新增投資因素,五個省區降價空間達55.6億元。
“輸配電價核定之后,電網企業可以無障礙、無歧視地向全社會開放,有利于電力市場的運行建設和交易,為更大范圍由市場形成電價創造條件,也有利于促進電力供應和需求在總量上的平衡和結構性優化。”他說。
交叉補貼仍待研究
不過,上述輸配電改革,使得原先的工業用電對農業和居民用電等交叉補貼的問題浮出水面,下一步需要加快解決。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指出,下一步將研究解決輸配電價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包括如何控制電網企業過度投資、一些偏遠省份輸配電成本高而電價承受能力低、輸配電價監管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如何將輸配電價分攤到不同電價等級、不同用戶的問題等等。
其中,妥善處理對居民、農業用電的交叉補貼,是一個重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居民用電和農業用電相對偏低。一般火電企業上網電價為每度4毛多,輸配電價格為每度1毛多。考慮到每度5毛左右的居民電價和最低每度只有1毛多的農業電價,價格明顯較低。
因此,在未實施輸配電價格改革時,一般是以高的工業電價等補貼居民用電和農業用電。但是實施輸配電價格改革后,工業企業可以直接和發電企業商定電價,國家不再規定銷售給工業企業的電價,這樣工業用電補貼農業、居民用電的可能性降低。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未來輸配電改革全國鋪開后,對于居民和農業用電的補貼可以從輸配電改革節省下來的成本中來。此前,深圳的改革使得最終電價每度下降了8分錢,而云南的改革使得最終電價每度下降了1毛多。
也有專家則認為,輸配電改革全國鋪開后,居民電價和農業電價如果太低(仍由政府定價),這時發電企業肯定不愿意供電,如果補貼不能到位,可能需要通過提高電價來解決。
郭繼先指出,交叉補貼的處理,在下一步深化改革當中是有難度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妥善尋找各種渠道消化交叉補貼的問題,使輸配電價的核減更加科學合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