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配套細則的規定來看,改革初期,配電網運營權僅授予國有企業,同時限制配電運營跨營業區和發配售一體化,這對于期待分羹萬億配售電市場的民企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消息。不過,電網從事競爭性售電業務也將存在四種情況下的“禁區”,同時售電方強制退市后,善后服務將由電網或有配電網的公司在政府指導價下“兜底”。
據悉,在上月召開的全國電力體制改革座談會上,有關部門督導各省加快試點方案制定和工作進度,要求堅持綜合試點為主、專項試點為補充,并明確試點實施方案原則上應于一季度上報,情況復雜、確有困難的地區,最遲2016年上半年上報。有關部門強調,當前重點是打牢輸配電價核定、交易機構組建、自主交易主體培育三個基礎,注意交易機構功能劃分問題、與調度機構關系問題、配電業務放開問題。
作為新一輪電改中最大亮點,配售側放開受到能源企業和各路資金的熱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成立的售電公司已有300余家,發電企業背景的售電公司約占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中五大發電集團成立了12家售電公司。相比傳統央企與國企,民營企業在前期對市場的爭奪中顯得更為主動與積極。以廣東省為例,已成立37家售電公司,民營企業占到近七成。
清潔能源新發展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體現了新能源發展的理念,提出如何提高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如何建立清潔能源發展新機制等。”多位專家在日前舉辦的“2016年清潔電力論壇”上表示,“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在為能源企業帶來廣闊市場的前提下,清潔能源、新能源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國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巡視員孫耀唯在2016年清潔電力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清潔能源得到迅速發展,也是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不僅發電量增長迅速,發電水平、企業發展規模和企業“走出去”都實現快速發展。“隨著能源總量不斷增加,尤其在新常態下,能源需求放緩,而新能源發展較快的情況下,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有規劃問題、政策問題、棄風棄光問題,也有發展瓶頸問題。如何破解在體制和機制下的發展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十二五”期間,我國能源重要戰略思想是回歸能源商品的商品屬性。孫耀唯表示,去年,我國出臺了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9號文件,從多個方面體現了新能源發展的理念。首先,這次改革跟以往不同,重在機制的創新。所以在問題導向里談到了發展機制、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在發展機制內重點談到如何促進新能源發展;在改革的五項原則中,節能減排部分重點提出如何提高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在任務中重點描述如何促進電網供應開放,建立清潔能源發展新機制等。 來源:中國節能環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