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售電側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配套政策陸續頒布,電力及非電力企業爭相加入競爭,都在積極布局,以爭奪超兩萬億的市場份額。僅去年3-8月半年間,就有五十余家新成立的獨立售電公司,注冊資本高達46.41億元,不過發起人多與電力企業有關。
在售電市場即將放開的背景下,中國將采取何種售電側放開模式引起關注。但無論采用何種模式,在售電側放開的前期,電網企業仍將占據市場主體的地位,隨著其他售電公司商業模式、業務模式的成熟,將逐漸壓縮電網企業的市場份額,電網企業在市場中的角色或慢慢弱化,售電公司將得以迅速發展。
國外售電行業的主要業務及創新
國外獨立售電公司的核心業務仍舊是購售電交易,其購買電力主要由三個途徑:一是與發電公司簽訂雙邊交易合同;二是參加電力批發市場;三是向其他售電公司購買電力。售電公司的主體收入主要來自于價差,即用戶總電費扣除購電成本、輸配電價、政府基金和代收代繳費用后的差額。
除此之外,售電公司還可以向用戶提供增值服務,如優化購電策略、節能改造方案、用電方式咨詢、開展合同能源管理等,由此向用戶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最后,因為國外很多售電側主體是發輸配售一體化或發售一體化的,因此這些售電公司可從事相關的電力營銷服務,如抄表、計費、收費、報裝、計量、事故搶修等供電服務,但獨立售電公司從事該類業務的比較少。
整體上來看,國外售電公司的主要業務集中在購售電交易和提供增值服務兩大塊,其中,電力公司的業務創新方向也主要實在增值服務上的創新。
國外售電公司主要業務
發達國家的售電側改革開始得比較早,售電側競爭較為深入,這也逼迫售電公司開展業務創新,為用戶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務以留住客戶,并吸引新客戶。為此,國外售電公司會開發出各種靈活方便的綜合方案供用戶選擇,通過優化服務和付款方式等舉措來提高自身業務的吸引力。
整體上來看,國外售電公司會根據對電力用戶需求期待的理解來設計其產品和服務,開展業務創新,從而讓其產品能夠真正滿足用戶的用電服務需求,進而帶給用戶最為優質的增值服務。
國外售電公司會根據客戶的需求期待特征來設計其產品和服務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售電行業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中國全社會用電量逐年穩定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售電公司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469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94%,到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至55233億千萬時,同比增長3.78%。
2010-2014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千瓦時,%)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全國平均銷售電價0.492元/千瓦計算,2014年我國售電市場容量達2.72萬億元,剔除受電價保護的第一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后,市場容量約為2.3萬億元。2.3萬億的市場蛋糕,吸引了眾多資本爭奪,紛紛企圖成為第一批獨立售電公司,成為行業領導者。
在當前用電量大幅增加,售電公司市場即將打開的情況下,我國售電公司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調度獨立方面,即使打開了電網“黑匣子”,成立獨立的大售電,依然可能滋生電網企業的“新型壟斷”。
其次,是電力交易獨立方面,電力交易機構從電網分離是必然趨勢,受政府直接領導或授權,以實現公平交易,交易機構獨立可以減少電網企業對市場交易的影響和干預,這樣有利于信息公開、公平交易和市場監管。
最后,是售電側的產權問題。對于售電側改革,最大的爭議來自于售電環節的產權,是將電網的售電業務徹底剝離,還是保留電網的售電業務讓民資參股,還是在不改變現有售電市場基礎上準入更多的民營售電公司,這些問題如不能解決,勢必會影響改革的效果。
雖然問題不少,未來我國售電公司依然有著廣闊的前景,主要有以下發展趨勢。一是某些開展售電業務的公司已經具備用電需求服務功能,未來有望進行業務整合,打通售電和用電服務的業務環節。
二是本身缺乏用電需求服務能力的售電公司,未來可能通過內生、外延或者合作等方式,布局用電服務業務,合作對象為用電需求服務領域相關標的。三是目前用電需求服務領域管標的也可能設立售電公司,參與售電業務,成為電改的直接受益者。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