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黨組成員、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強調煤電清潔高效利用和電能替代在節能減排中的重要作用。“從現階段來看,提高煤炭轉換為電力的比重和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仍是解決我國能源優化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重大、基礎措施。”“電力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所作的貢獻,一是強化自身節能降耗,降低煤耗、廠用電率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三是加快電能替代,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中電聯專家薛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強化供給側改革綠色低碳發展
為加快低碳清潔發展,不論是政府層面還是能源電力企業都積極作為、共同為實現“綠水青山、藍天白云”盡職盡責。
在提高能效方面,我國出臺《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時”等要求。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出臺《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大批燃煤機組開展“超低排放”環保改造;在碳減排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期間單位GDP碳排放強度降低18%的要求。
成效是顯著的。據中電聯初步分析,2015年,中國火電機組凈效率為39%(供電標準煤耗315克/千瓦時),5年間提高了2個百分點(降低18克/千瓦時)。2014年單位發電量及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約645和855克/千瓦時,比2010年分別降低了99和66克/千瓦時。
同時,供電煤耗持續下降,從2010年的333克/千瓦,降至2015年的315克/千瓦時;廠用電率從2010年的5.43%下降到2015年的5%。
“為實現節能低碳目標,政府實施了很多強制性措施。同時,實施政策引導性措施,提高環保電價,使環保成本傳遞到電力用戶。”王志軒表示,電力企業也做出很大努力,一是采用大容量、高參數機組;二是不斷提高熱電聯產機組比重,并以熱電聯產機組替代大量散燒供熱鍋爐;三是以大機組替代小機組;四是積極進行現役機組節能技術改造,以綜合技術提高效率;五是提高劣質煤清潔利用水平。
“近5年來,電力行業加強節能減排力度,廠用電率不斷降低,供電煤耗持續下降,為環境治理和減少污染作出了突出貢獻。”薛靜表示,未來,火電供電煤耗下降空間不大,應主要從清潔利用上做文章。
小機組主要用來調峰,提高大機組利用效率,實施余氣、余壓、余熱綜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
積極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是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力工業加快綠色轉型,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及火電發電效率持續提升,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發電裝機容量累計凈增5.4億千瓦,年均增長9.3%,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累計凈增2.7億千瓦,年平均增長15.2%。2015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1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35%,比2010年提高8.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火電裝機容量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底全國煤電裝機容量8.8億千瓦,裝機容量占比約為58.7%,比2010年底降低約9個百分點。
2015年全口徑發電量5.6萬億千瓦時,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27.8%,比2010年提高8.3個百分點。電源結構調整效果明顯。
記者了解到,2010年到2015年,電力大氣污染物排放中煙塵由160萬噸降至40萬噸左右;二氧化硫由926萬噸降至200萬噸左右,氮氧化物由950萬噸降至180萬噸左右。
“電力市場化改革、智能電網的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等,對電網優化配置能源資源的作用和電網與電源的關系調整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志軒告訴記者,要更加注重更大范圍內各種電源與各種資源的優勢互補;更加重視煤電與氣電、核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抽水蓄能之間的優勢互補;更加重視大電網、更大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分布式能源發電的互補;更加重視“互聯網+”帶來的需求側響應的重大變化與智能電網的聯動協調。
薛靜認為,注重從供應側調整能源結構,不僅減少用煤、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排放、保護環境,同時,還將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效應,有效防止氣候變化等國際化環境問題。
推進需求側管理轉換用能方式
要實現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或更早達到峰值的目標,不僅需要在供給側實施結構改革,還需要引導能源消費側改革,轉換用能方式,實現低碳轉型發展。
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燃、岸電上船等實現電能消費替代化石能源消費,不僅是能源消費轉型發展的優選路徑,而且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戰略。
為有效促進電能替代,國家能源局進行差別化的試點探索,實施一批“經濟效益好、推廣效果佳”的試點示范項目;鼓勵創新引領,探索一批業態融合、理念先進、具有市場潛力的項目。同時,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及時跟蹤、評估,確保達到示范效果。提出到2020年,通過電能替代,節約煤炭、燃油消費0.9億噸標煤,減少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17、450、145萬噸。
“實施電能替代將全方位調整能源消費格局、為節能減排作出重要貢獻。”王志軒認為,著力推進以電代煤、電代油、以電代燃,用特高壓或超高壓輸電技術遠距離、大容量輸送清潔電力,是能源消費革命和節能減排的具體實踐。
“目前,電力汽車發展較快,但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分布式能源是節能減排的發展方向,同樣缺乏政策支持。呼吁政策盡快出臺,促進電動汽車和分布式能源的科學有序發展。”薛靜呼吁。 來源: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