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意見》明確了包括建設智能化能源生產消費基礎設施、加強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建設、推動能源與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深度融合、營造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生態體系、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新模式、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推動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攻關等十大重點任務。
建設智能化生產消費基礎設施與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
《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可再生能源生產智能化,鼓勵建設智能風電場、智能光伏電站等設施及基于互聯網的智慧運行云平臺,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產;推動集中式與分布式儲能協同發展,推動在集中式新能源發電基地配置適當規模的儲能電站,實現儲能系統與新能源、電網的協調優化運行;加快推進能源消費智能化,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普及智能化用能監測和診斷技術,加快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建設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化服務平臺。
此外,要加強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建設,推進綜合能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以智能電網為基礎,與熱力管網、天然氣管網、交通網絡等多種類型網絡互聯互通,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協調運行的綜合能源網絡;促進能源接入轉化與協同調控設施建設,建設覆蓋電網、氣網、熱網等智能網絡的協同控制基礎設施。
融合能源與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營造開放共享的生態體系
要推動能源與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加強支撐能源互聯網的信息通信設施建設,對電網、氣網、熱網等能源網絡及其信息架構、存儲單元等基礎設施進行協同建設,實現基礎設施的共享復用,避免重復建設;推進電力光纖到戶工程,完善能源互聯網信息通信系統,在充分利用現有信息通信設施基礎上,推進電力通信網等能源互聯網信息通信設施建設。
營造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生態體系也是一項重要任務,要建立能源互聯網國際合作機制,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建立健全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國際合作機制,加強與周邊國家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國內能源互聯網先進技術、裝備、標準和模式“走出去”。
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新模式
當前,電動汽車迅猛發展,國家也不斷加大推廣力度。對此,《指導意見》指出,要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新模式,要鼓勵整合小區、樓宇、家庭應用場景下的儲電、儲熱、儲冷、清潔燃料存儲等多類型的分布式儲能設備及社會上其他分散、冗余、性能受限的儲能電池、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充放電樁等儲能設施,建設儲能設施數據庫,將存量的分布式儲能設備通過互聯網進行管控和運營;推動電動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在儲能電站等儲能系統實現梯次利用;促進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間能量和信息的雙向互動,應用電池能量信息化和互聯網化技術,探索無線充電、移動充電、充放電智能導引等新運營模式;積極開展電動汽車智能充放電業務,探索電動汽車利用互聯網平臺參與能源直接交易、電力需求響應等新模式;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運行新模式,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在城市、景區、高速公路等區域因地制宜建設新能源充放電站等基礎設施,提供電動汽車充放電、換電等業務,實現電動汽車與新能源的協同優化運行。
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推動關鍵技術攻關
要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實施能源領域的國家大數據戰略,積極拓展能源大數據的采集范圍,逐步覆蓋電、煤、油、氣等能源領域及氣象、經濟、交通等其他領域;實現多領域能源大數據的集成融合;鼓勵能源生產、服務企業和第三方企業投資建設面向風電、光伏等能源大數據運營平臺,為能源資源評估、選址優化等業務提供專業化服務。
針對推動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攻關,《指導意見》指出,要支持直流電網、先進儲能、能源轉換、需求側管理等關鍵技術、產品及設備的研發和應用;推廣港口氣化、港口岸電等清潔替代技術;加強能源互聯網技術裝備研發的國際化合作。 來源:中國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