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較早開始電力交易市場改革試點的省份之一,廣東省今年已完成5輪電力直接交易。各市場主體在熟悉規則后,在報價策略上已趨于理性。數據顯示,近兩輪電力直接交易降低了報價價差返還系數,由75%調整為50%,發電企業一味壓低價格的情況一去不返。“這說明市場開始成熟了。規則的改變加上用戶側積極參與,使得用戶側最終受益。電廠方面通過合理報價,在搶爭電量的同時保證一定利潤。”某火電廠市場部負責人稱。
據統計,廣東省內取得牌照的售電公司已有67家,分析人士稱,未來廣東省直接交易電量將繼續提升,發電企業將通過追求量價平衡的方式,在讓利的同時保證企業經營業績。
相比經濟發展繁榮的廣東,內蒙古西部地區的情況則顯得頗為艱辛。據了解,內蒙古西部地區發電企業數量超過40家,而因為自身缺乏消納能力、外送通道不足,蒙西電網“窩電”現象較為突出。當地發電企業人士稱,今年內蒙古地區限制了發電機組的計劃利用小時數,電力多邊交易讓利也達到了上限。業內人士預測,綜合考慮上網電價降低等因素后,今年蒙西地區的發電企業將有一半陷入虧損。
今年6月1日,內蒙古開始執行《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關事宜的通知》。發電企業也認識到,主動參與電力交易市場建設,通過市場化競爭淘汰落后產能,是解決“窩電”問題的一條可行途徑。“通過多邊交易和輸配電價改革來打破壟斷,競爭中勝出的企業電量就可以得到保障,成本也可以降低。從長遠看有利于電力行業健康發展。”某電力營銷負責人稱。
電力消納困難的不止蒙西地區。2014年以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東北區域電力嚴重供大于求,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全國倒數。作為東北電網的負荷中心,遼寧省發電裝機約占全網的35%,發電量占39%,而用電量則占到50%。根據業內人士預測,今年遼寧全省用電量將為1945億千瓦時左右,同比降幅達到2%。黑龍江省地處邊陲,處于電網、路網末端,包括電力在內的諸多資源外送困難;吉林省作為國家規劃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近年來“棄風”問題嚴重,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遼寧某電廠負責人告訴記者,東北地區目前電力交易市場還不成熟,用戶側參與積極性不強,發電企業拓展市場阻力較大。針對這種情況,國電康平、莊河等公司于今年6月份嘗試與華潤電力等五大發電之外的企業進行接洽,并取得一定成果。“目前電廠的情況還可以接受,但是必須認真對待電力市場的變化,主動尋求交易。否則爭不到電量,很有可能就要虧損。”上述負責人稱。
東北地區曾于2004年至2006年進行過區域電力市場的探索,十年之后,區域電力市場再次啟動。7月2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同意印發《京津唐電網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暫行規則》的函以及《規則》的修改建議稿。據了解,國家能源局已要求華北地區相關職能部門對各市場主體開展業務培訓,以盡快啟動該地區電力直接交易,力爭到今年年底電力直接交易規模達到用電量的20%。
業內人士指出,華北電網涉及京津冀、山東、山西多個地區,京津唐負荷中心的電力供應主力是山西等周邊地區的發電企業。京津唐電網的改革需要山東、山西等相鄰地區的改革協同推進,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下,區域電力市場的成立意義重大,這也對當地發電企業調整自身發展戰略、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提出了考驗。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