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半年多的電窯爐讓吐爾遜·肉斯坦木很滿意,原來用柴火燒一窯陶器要用20天,現在用3天就可以完成,燒窯成本也下降了一大半。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作為新疆喀什老城高臺民居家族制陶的第七代傳承人,他經常和徒弟研究探討如何創新設計新的土陶制品,清潔能源讓古老技藝在開放中得到傳承。
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核心區域和中央援疆工作優勢,以清潔能源消納、清潔能源供暖、服務民生為重點,全面推進電能替代工作。2016年上半年,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電量22.39億千瓦時。
風光電替代火電,促進新能源消納
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的新疆,自“十二五”以來,新能源裝機呈現井噴式增長。截至目前,新疆實現新能源并網裝機2586.1萬千瓦,占新疆電網總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公司創新新能源消納模式,通過擴大新能源發電企業與燃煤自備電廠調峰替代交易規模,減少傳統火力發電份額,提高清潔能源比例。
2015年,在國家能源局新疆監管辦公室和自治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在全國首創了調峰替代交易,利用市場化手段不斷拓展新能源消納。在電力交易平臺先后成功組織了兩批交易,共有119家風電、光伏企業,5家自備企業自愿參與,全年交易電量10.24億千瓦時,交易取得了四方共贏的效果。參與試點的風電光伏企業發電利用小時數平均提升了191.1小時,獲得國家新能源補貼和上網電費近4億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參與交易新能源企業的棄風棄光難題。
從2016年5月開始,除去哈密南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的新能源電站和分布式發電站,新疆所有符合準入條件的新能源企業都納入與燃煤自備電廠的交易。通過開展清潔能源替代自備發電交易,拓展疆內新能源消納空間,截至6月底,已實現新能源企業與自備企業替代交易電量20.65億千瓦時,預計年內可實現清潔能源替代自備發電電量50億千瓦時。
實施“電化新疆”,服務民生項目
3月29日,新疆召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實施“電化新疆”工程,全面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在居民采暖、工業生產、儲能等領域,推廣電采暖、工業電鍋爐、電蓄能調峰等電能替代措施。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業等領域,推廣大型以電代煤(氣)項目。通過“電化新疆”的實施,擴大新疆電力消納市場,建立更清潔的能源消費體系。
為配合地方政府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電制農副產品(果蔬烘干等)、電冷藏庫等電能替代新技術應用。主動跟蹤自治區民生項目建設,積極推行電能替代,配合各地政府開展杏熱烘干房、大棚蔬菜、農業電排灌等服務“三農”項目,先后解決南疆四地州2757家杏熱風烘干房生產加工用電,實現106個蔬菜大棚的電采暖用電。
新疆輪臺縣被譽為“中國小白杏之鄉”,全縣有5萬余畝小白杏生產基地。每年的6至7月,是遠近聞名的輪臺小白杏的成熟季節。成片的果園里,辛苦的當地農民在金黃色的杏樹下采摘鮮杏,一筐筐熟透的杏子擺滿了公路兩旁的市場,房前屋后到處都有辛勤勞作的曬杏人。然而,今年卻沒有見到這樣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杏風干房前忙碌的人們,還有從風干房推出來堆積如山金燦燦的杏干。
7月30日,小白杏的采摘期已過,可輪臺縣陽霞鎮塔拉布拉克村民奧斯曼·色提還在忙碌著。去年家里建的杏熱風干房通上了電,鮮杏送進風干房,80個小時就能烘制成800公斤杏干。今年他家收購了12噸的鮮杏子,風干后有4噸多的杏干,趁著現在銷路好,要趕緊聯系買家,把杏干盡快出手。雖然累一點,可他心里還是很高興,算了一下,今年光賣杏干的收入就可以有4萬多元。
跟奧斯曼·色提家一樣,輪臺縣還有260座杏熱風干房應用電能替代了傳統的杏干晾曬方法,現代的烘干技術工藝在傳承中發展,讓農民走上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在2016年計劃完成電能替代工作11243項,預計電能替代電量將逾40億千瓦時,實現減排二氧化碳336萬噸,二氧化硫10.5萬噸,氮氧化物5.3萬噸。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