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試點調查
本報記者 張建軍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30多攝氏度的高溫讓人喘不過氣來。在廣東肇慶市高要區回龍鎮大井中心村,一口口魚塘相連,一個個直徑約2米的噴泉懸落在漣漪蕩漾的水面上,嘩嘩的清水噴薄不停。
“就是靠這些為魚塘加氧裝置的穩定運轉,才保障著塘魚的生長。”8月16日,村民伍志全興奮地告訴記者,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給村民們帶來了致富契機。“我家有20多畝魚塘,以前電壓低,就怕魚塘用電不穩定,養的也都是羅非、鯇魚等一些常見的魚,現在農網改造升級了,用電有了保障,我準備改養桂花魚等一些‘金貴’品種的魚,預計年營業額將從15萬元飆升至150萬元。”
在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中,廣東電網公司提出將用兩年時間,投資約112億元,對全省3300多個中心村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建成現代農村電網,讓農民享受更好的用電體驗,為農業生產經營、農民創業增收提供充足的“動力電”。大井中心村不久前就剛剛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
近年來,大井中心村經濟發展迅速,文化活動豐富,糧食種植、果園、苗圃、農莊和水產、禽畜養殖及深加工產業等快速發展,居民就業、創業方面的用電需求日益增多,電網設施亟需改造升級。大井中心村示范點改造項目包括大井、松山、清湖等5個自然村,涉及供電人口4686人。
針對該村存在的供電半徑較大、用戶電壓偏低和配變重載等問題,廣東電網公司肇慶供電局投資330多萬元,對當地的6個臺區進行改造升級,新增配變容量1600多千伏安,新建、改造低壓線路近17千米,并安裝有自動化通信功能的故障指示器,提高故障復電效率。廣東電網還為每家每戶免費更換了智能電表,目前大井和松山工程項目已竣工投產,可滿足當地未來5至10年的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用電需求。而隨著大井中心村農業、養殖業的發展,預測未來兩年負荷增長將超過570千瓦。
據高要區委書記施東紅介紹,高要是廣東著名的羅非魚、羅氏沼蝦基地和蔬菜種植基地,目前全區羅氏沼蝦養殖面積3.6萬畝,總產量1.37萬噸,總產值5.48億元,占全省羅氏沼蝦總產量的53%。在施東紅看來,農網改造升級的推進,不僅滿足了農村居民生活用電需求,還將助力村民在家門口創業,拉動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新一輪升級。
肇慶供電局計劃部副主任何漢文認為,政、企、民深度聯動是農村電網改造順利的一大關鍵。據他介紹,與以往不同,大井的項目申報實現了由“供電側”向“需求側”的轉變:由村委提出農網改造升級需求,經村民代表、村委、鎮政府確認后,供電局統籌需求立項并實施,從“要我改”變為“我要改”,提高項目立項針對性和可實施性。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大井中心村電網升級順利完成的一個重要經驗是:高要區將農網改造升級工作列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年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重要部分,并納入政府考核體系,把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與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基層治理、通訊和數字電視線路整改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為切入點,示范帶動其他有關農村工作的推進。而在市級層面,肇慶市政府今年出臺了《肇慶市加快電網發展若干規定》《肇慶市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落實電網建設土地指標、開辟審批綠色通道、簡化用地許可、工程許可辦理手續等,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農網改造升級項目的支持和督辦。
“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正是為了‘補短板’”,廣東電網計劃發展部配網科科長林冬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就地城鎮化”現象凸現,更多的農村人口選擇在原有居住地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已有電力設施漸漸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負荷需求。“目前,我們已‘摸清家底’,并針對每個鎮、每個村分別制訂方案,厘清實際問題和需求,據此建立完善的項目庫,下一步將有針對性地開展改造升級。”廣東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副主任李峰說,今后,廣東將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全面啟動這項工作。
據林冬介紹,本輪農網改造廣東電網將選取省內產業相對集中、發展相對較快的區域作為農網改造升級“中心村”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用兩年時間,投資約112億元,對全省3300多個“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通過對線路、設備等升級改造進一步縮小供電可靠性差距,推進城鄉用電均等化,為農村產業轉移、發展特色產業提供更為充足的“動力電”。
根據廣東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計劃,“十三五”期間,廣東電網將投資超400億元改造升級農村電網,2020年全面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建成現代農村電網。 來源:吾谷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