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我國用電需求開始逐步回暖,同時電力工業依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打下了堅實基礎。
夯實基礎健全體制 電力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
經歷了2015年全社會用電需求不振的局面,2016年上半年我國用電需求開始逐步回暖,同時電力工業依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打下了堅實基礎。中國企業應抓住戰略機遇,持續構建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快“走出去”步伐。
電力工業勢頭向好
經歷了2015年全社會用電需求不振的局面,2016年上半年我國用電需求開始逐步回暖。2016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2.7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8%。其中,用電量占比最大的第二產業上半年實現用電量1.9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53%。
從用電增速看,上半年主要來自于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用電量分別達到3709億千瓦時和3816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9.22%和7.7%。然而上半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仍持續高速增長,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國總裝機容量達到15.28億千瓦,同比增長11.3%,增速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其中,水電裝機2.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增速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火電裝機10.19億千瓦,同比增長7.9%,增速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核電裝機2961萬千瓦,同比增長33.77%,增速同比上升9.27個百分點。我國電力供應能力持續過剩,行業整體表現不理想。
在當前形勢下,我國電力工業依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截至2016年7月底,中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5.3億千瓦。其中,水電2.8億千瓦、火電10.2億千瓦、核電3070萬千瓦、并網風電1.4億千瓦、太陽能接近7000萬千瓦。電網規模、發電總裝機量、總發電量、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均居世界第一。
電力企業加快“走出去”
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為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帶一路”和“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下,中國電力企業持續加大國際合作力度,2015年,中國電力企業分別與美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的地方政府、企業、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共同開展戰略合作。
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11家主要電力企業實際完成投資總額28.98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在建項目合同額累計1547.7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7.3%;新簽合同額合計472.05億美元,同比增長約8.8%;電力設備和技術出口總額為136.59億美元,同比增加約153%。
與此同時,一系列電力合作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日前與俄羅斯水電公司簽署《關于雙方成立合資公司開發俄羅斯下布列亞水電項目的合作意向協議》。據了解,目前在東盟,中國電力企業已與越南、老撾、緬甸、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合作開發電力資源,項目投資建設和電能跨境交易的合作深度與廣度也在不斷拓展。
深化體制改革 強化互聯互通
體制問題是制約電力行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長期以來,我國電力行業市場體制發展緩慢,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電力價格與市場供需狀況存在錯位,資源不足和資源過剩現象并存,企業活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業的轉型升級。
政府應充分認識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理順電力行業各環節之間的關系,完善電力交易平臺,規范電力交易行為,突破電力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瓶頸,強化電力行業發展基礎;積極推動電力直接交易,總結試點經驗,創新電力交易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電力交易中的作用;完善市場退出機制,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在淘汰落后產能中的作用;還須健全電力行業創新機制,關注重大技術突破和重要技術進展,探討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對電力行業發展的影響,探索新型電力運營模式,推動電力行業持續發展。
此外,面對全球電力市場,尤其是東盟電力市場的廣闊前景,專家建議,中國企業應抓住戰略機遇,主動對接東盟國家,持續構建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區域跨境通道建設,構建先進的未來智能電網,為各種能源方式的合理調度與調配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發揮互補優勢,加強政策對接,抓住“一帶一路”發展契機,實現合作共贏;立足區位特點,強化支點作用,打造全國清潔能源示范區,推動形成“兩通道三基地”能源發展新格局。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