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名單,共有105個項目上榜,作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亮點之一,配電改革將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
這兩天大家都在說增量配網,增量配電網究竟是個啥?南度度來給你科普一下先。
增量配電網是什么?
配網是稀缺資源,解決的是電力交易執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配電業務只能由電網公司投資運營,自9號文中明確社會資本可以進入增量配電領域后,增量配電實施細則就一直在醞釀中了。
在電力交易執行的”最后一公里”做文章對電力市場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從企業的角度看,配電網是電力市場核心資產,未來可結合分布式能源、微網等,將成為重大盈利點。
而增量配電網,原則上指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和220(33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局域電網,不涉及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網建設,是相對于電網等企業存量資產來說的。
為什么要搞增量配電?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拉動社會投資,抑制社會資本投資下滑的趨勢,給社會資本提供新的投資增長點,為政府推行的PPP模式提供好的載體;二是切實落實中央9號文提出的“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放開增量配電投資業務”的要求。
放開增量配電是新電改的難點,備受各方關注,對電網和社會資本而言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增量配電業務盈利模式如何?
增量配電業務的盈利模式一般有以下兩種:
一是以配網為基礎,開展售電業務,搞配售一體化;或進一步實現多能互補,綜合利用,獲取更多商業利益。
第二是老老實實搞配電,通過收取配電價格回收投資。配電屬于重資產,105個試點項目總投資額預計將達到500億-1000億元。配電試點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就自身而言包括資金、人才、運營等多個方面,就外部來講還要處理好跟電網之間的關系。
國家推進配電改革之路
從今年開始時,配電改革明顯加速。配套文件陸續出臺的同時,試點也加速落地。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下發《關于請報送增量配電網業務試點項目的通知》,要求各省上報3-5個增量配電試點項目,擬在全國批復100個左右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增量配網。從企業的角度看,配電網是電力市場核心資產,未來可結合分布式能源、微網等,是重大盈利點,各方參與熱情較高。
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明確配電網原則上指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和220(33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局域電網,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其他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存量配電網均屬于新增配電網。僅僅過了兩天,山西就發布了首個省級增量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相關規定。
12月1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了關于規范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名單,共105個項目。
怎么看這105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
先來簡單粗暴的看三張圖大概了解一下!
由圖可知,新增105個配電業務試點看似數量可觀,實際上平均下來每個省市只有2-6個試點,可以說是范圍廣而力度小。其中,浙江、福建、湖南、安徽,這四個省份試點數目最多,達到了6個。另外,產業園區和工業園區是試點名稱里出現頻數最高的兩個高頻詞。
接著,我們一起來深入地看看。下面這兩點需要進一步探討!
PPP是試點主導模式
所謂的PPP模式就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在增量配電網這邊,就體現在鼓勵電網企業與社會資本通過股權合作等方式成立產權多元化公司。
近兩個月,配電網動作早已開始攢動,9月26日,中石油旗下的大慶油田售電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根據發達國家經驗,配網、輸電網投資比例約在1.5:1左右,國內配網投資占比遠低于此水平,隨著我國新能源發電及充電設施的大量接入配網供電質亟待提升。增量配電網需要再接再厲呀!
在此基礎上,國家還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增量配電投資,因而PPP模式有望在電力投資中推廣。本次發改委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推進配網市場放開,社會資本可通過與電網企業股權合作等方式成立產權多元化公司,獲取增量配電網的運營權,使配電網運營權不再集中于電網企業,而是分散給各個社會資本參與增量配電網投資并擁有絕對控股權的公司。配網投資高度契合PPP模式適用范圍,PPP模式在經財政部推廣之后又由能源局加入本次項目建設,有望在配網投資建設中得到再一次推廣。
試點大多都建在工業園區
為什么增量配電先選擇在工業園區進行試點?在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看來,首先工業園區電力消耗量大,有大量的電力需求,是拉動各地經濟的增長點。另外,工業園區的用戶用能方式多元化,具備形成綜合用能增值服務的條件。
“工業園區配網范圍清晰,扯皮少,社會資本進入容易。”協鑫南方售電公司總經理張傳名這樣說。而且工業園區的電力負荷大,更有可能產生效益。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園區政府可以通過降電價增強招商引資優勢,體現改革成果。
“擁有了工業園區的配電業務,自然也會向售電業務以及其他增值業務發展。”陜西一家能源企業人稱,單獨做配電業務的收益可能較小,所以配售一體,甚至發配售一體會更有競爭力。未來也極有可能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
伴隨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的確定,配電改革的腳步也算是正式邁開了,配電本身就是很有潛力的環節,再加上有國家的支持,相信很快就會出成果了。 來源: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