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從供應能力、電源結構、電網發展、綜合調節能力、節能減排、民生用電保障等六個方面提出了發展目標。另外,規劃還提出積極發展水電,統籌開發與外送;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發布局;鼓勵多元化能源利用,因地制宜試點示范等十八項任務。
綜合中國證券報等媒體消息,規劃提出,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6.8-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4.8%,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在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需求的基礎上,按照2000億千瓦時預留電力儲備,以滿足經濟社會可能出現加速發展的需要。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7億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億千瓦左右,占比約39%,提高4個百分點,發電量占比提高到31%;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比超過5%;煤電裝機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占比降至約55%。
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力爭淘汰火電落后產能2000萬千瓦以上,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標煤/千瓦時,現役燃煤發電機組經改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標煤/千瓦時,火電機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年總排放量力爭下降50%以上。30萬千瓦級以上具備條件的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煤電機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到865克/千瓦時左右。火電廠廢水排放達標率實現100%。電網綜合線損率控制在6.5%以內。
規劃提出18項重點任務:積極發展水電,統籌開發與外送;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發布局;鼓勵多元化能源利用,因地制宜試點示范;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大力推進分布式氣電建設;加快煤電轉型升級,促進清潔有序發展;加強調峰能力建設,提升系統靈活性;籌劃外送通道,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優化電網結構,提高系統安全水平;升級改造配電網,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實施電能替代,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加快充電設施建設,促進電動汽車發展;推進集中供熱,逐步替代燃煤小鍋爐;積極發展分布式發電,鼓勵能源就近高效利用;開展電力精準扶貧,切實保障民生用電;加大攻關力度,強化自主創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加強電力國際合作;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完善電力市場體系。
規劃還指出,采取多種方式,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城鎮配電網、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跨省區輸電工程、配電網工程、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儲能裝置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鼓勵電力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完善電力行業落后產能退出政策。搭建電力產業新業態融資平臺。鼓勵風險投資、產業基金以多種形式參與電力產業創新。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鼓勵通過發行專項債券、股權交易、眾籌、PPP等方式,加快示范項目建設。
>> 新能源
規劃內容:有序開發風光電,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綜合利用工程,積極支持光熱發電。調整“三北”風電消納困難及棄水嚴重地區的風電建設節奏,提高風電就近消納能力,解決棄風限電問題。加大消納能力較強或負荷中心區風電開發力度,力爭中東部及南方區域風電占全國新增規模的一半。在江蘇、廣東、福建等地因地制宜推進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 充電樁
規劃內容:以公共建筑物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臨時停車位等配建的公共充電設施為輔助,以獨立占地的城市快充站、換電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建的城際快充站為補充,推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設。加大停車場與充電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支持力度。探索電動汽車充放電與電力系統互動,改善系統調峰能力。
到2020 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 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 萬個,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全國超過500 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 核電
規劃內容: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等十八項任務。“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投產約3000 萬千瓦、開工3000 萬千瓦以上,2020 年裝機達到5800 萬千瓦。
規劃指出,建成三門、海陽AP1000 自主化依托項目,建設福建福清、廣西防城港“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開工建設CAP1400示范工程等一批新的沿海核電工程。深入開展內陸核電研究論證和前期準備工作。認真做好核電廠址資源保護工作。
>> 智能電網
規劃內容:促進智能互聯,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裝備提升與科技創新,加快構建現代配電網。有序放開增量配電網業務,鼓勵社會資本有序投資、運營增量配電網,促進配電網建設平穩健康發展。
規劃強調,推進“互聯網+”智能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提高電網接納和優化配置多種能源的能力,滿足多元用戶供需互動。全面建設智能變電站。全面推廣智能調度控制系統,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提升信息平臺承載能力和業務應用水平。
>> 電力改革
規劃內容:組建相對獨立和規范運行的電力交易機構,建立公平有序的電力市場規則,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電力市場。
規劃提到,建立健全電力市場體系。建立標準統一的電力市場交易技術支持系統,積極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完善交易機制,豐富交易品種。2016 年啟動東北地區輔助服務市場試點,成熟后全面推廣。2018 年底前,啟動現貨交易試點;2020 年全面啟動現貨市場,研究風險對沖機制。組建相對獨立和規范運行的電力交易機構。 來源:中財網
綜合中國證券報等媒體消息,規劃提出,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6.8-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4.8%,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在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需求的基礎上,按照2000億千瓦時預留電力儲備,以滿足經濟社會可能出現加速發展的需要。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7億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億千瓦左右,占比約39%,提高4個百分點,發電量占比提高到31%;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比超過5%;煤電裝機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占比降至約55%。
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力爭淘汰火電落后產能2000萬千瓦以上,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標煤/千瓦時,現役燃煤發電機組經改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標煤/千瓦時,火電機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年總排放量力爭下降50%以上。30萬千瓦級以上具備條件的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煤電機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到865克/千瓦時左右。火電廠廢水排放達標率實現100%。電網綜合線損率控制在6.5%以內。
規劃提出18項重點任務:積極發展水電,統籌開發與外送;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發布局;鼓勵多元化能源利用,因地制宜試點示范;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大力推進分布式氣電建設;加快煤電轉型升級,促進清潔有序發展;加強調峰能力建設,提升系統靈活性;籌劃外送通道,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優化電網結構,提高系統安全水平;升級改造配電網,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實施電能替代,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加快充電設施建設,促進電動汽車發展;推進集中供熱,逐步替代燃煤小鍋爐;積極發展分布式發電,鼓勵能源就近高效利用;開展電力精準扶貧,切實保障民生用電;加大攻關力度,強化自主創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加強電力國際合作;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完善電力市場體系。
規劃還指出,采取多種方式,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城鎮配電網、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跨省區輸電工程、配電網工程、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儲能裝置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鼓勵電力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完善電力行業落后產能退出政策。搭建電力產業新業態融資平臺。鼓勵風險投資、產業基金以多種形式參與電力產業創新。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鼓勵通過發行專項債券、股權交易、眾籌、PPP等方式,加快示范項目建設。
>> 新能源
規劃內容:有序開發風光電,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綜合利用工程,積極支持光熱發電。調整“三北”風電消納困難及棄水嚴重地區的風電建設節奏,提高風電就近消納能力,解決棄風限電問題。加大消納能力較強或負荷中心區風電開發力度,力爭中東部及南方區域風電占全國新增規模的一半。在江蘇、廣東、福建等地因地制宜推進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 充電樁
規劃內容:以公共建筑物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臨時停車位等配建的公共充電設施為輔助,以獨立占地的城市快充站、換電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建的城際快充站為補充,推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設。加大停車場與充電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支持力度。探索電動汽車充放電與電力系統互動,改善系統調峰能力。
到2020 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 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 萬個,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全國超過500 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 核電
規劃內容: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等十八項任務。“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投產約3000 萬千瓦、開工3000 萬千瓦以上,2020 年裝機達到5800 萬千瓦。
規劃指出,建成三門、海陽AP1000 自主化依托項目,建設福建福清、廣西防城港“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開工建設CAP1400示范工程等一批新的沿海核電工程。深入開展內陸核電研究論證和前期準備工作。認真做好核電廠址資源保護工作。
>> 智能電網
規劃內容:促進智能互聯,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裝備提升與科技創新,加快構建現代配電網。有序放開增量配電網業務,鼓勵社會資本有序投資、運營增量配電網,促進配電網建設平穩健康發展。
規劃強調,推進“互聯網+”智能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提高電網接納和優化配置多種能源的能力,滿足多元用戶供需互動。全面建設智能變電站。全面推廣智能調度控制系統,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提升信息平臺承載能力和業務應用水平。
>> 電力改革
規劃內容:組建相對獨立和規范運行的電力交易機構,建立公平有序的電力市場規則,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電力市場。
規劃提到,建立健全電力市場體系。建立標準統一的電力市場交易技術支持系統,積極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完善交易機制,豐富交易品種。2016 年啟動東北地區輔助服務市場試點,成熟后全面推廣。2018 年底前,啟動現貨交易試點;2020 年全面啟動現貨市場,研究風險對沖機制。組建相對獨立和規范運行的電力交易機構。 來源: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