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天楹填埋沼氣發電廠電力技術員電腦視頻監控發電運行

沼氣發電廠電力技術員正在檢查發電設備
“我們運用廠垃圾沼氣發電,已經達到了2.15萬度了,現在發電站所發的電,并入到國家電網線路一切正常。”25日,在重慶市大足區城區大灣垃圾處理場內的“大足天楹填埋沼氣發電廠”的電腦監控室,電力運行技術員毛中標一邊手指電腦監控視頻,一邊向筆者說。
“這套垃圾變廢為寶,利用產生的沼氣來發電的技術和設備,有很高的科技含金量。”該廠的技術總監劉平介紹,“像以前,類似大足的垃圾處理場小了,不能產生足夠的沼氣,因此不能投資生產。現在通過技術革新后,就可以投資了,而且運用科技創新的脫硫技術處理,從而使垃圾場子的空氣達到排放標準,更加環保了。”
位于大灣的城市垃圾處理場庫容量為183萬方,每天進場填埋的生活垃圾在500噸以上,垃圾發酵產生的大量甲烷氣體,也為持續發電提供充足的能源。為了變廢為寶,今年3月,市政園林部門通過多方努力招商引資,協調服務,成功將上市公司——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大足,投資1000萬元,建設生活垃圾沼氣發電廠。
據了解,生活垃圾填埋發發酵會產生含有甲烷的大量沼氣。而一般情況下,垃圾場小了后,產生的沼氣不足,不足以帶動發電。中國天楹股份高科技人員通過創新,通過尋找垃圾填埋場平衡點定位打孔、脫硫、脫碳、脫水,加除硫劑進入緩沖罐,燃氣管網輸入沼氣發電機組等方式,可以大量收集并綜合利用沼氣,實現環保發電的目的。
當天,筆者從垃圾填埋場的管網一直到發電的全過程看到,管網將填埋場產生的沼氣進行收集。經過預處理的脫硫、除渣、除水等工藝,然后會將處理好的氣體,送到發電機軸里面內燃機進行燃燒,然后產生的電能直接并到國家電網上面。
天楹股份項目經理陳牛表示,該項目主要是為了環保需要,對周邊生態環境起到了改善的作用,通過沼氣發電實現垃圾處理場創效、節能減排。目前進入調試的最后階段,一切正常后,產生的電量是2.4萬度。
大足區市政園林垃圾處理場場長曾波表示,以前臭氣熏天、蚊蠅亂飛,通過沼氣回收利用,變成綠色清潔的電能后,大灣的污染減少了,空氣也清新了,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來源: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