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在進行故障搶修。常相輝王晨宇攝
本報訊(常相輝王晨宇)3月18日零時,數字“3000”在國網雙鴨山供電公司調度控制中心屏幕上定格,它凝聚了電網員工爬冰臥雪的巡視維護,夜以繼日的全天值守,頂風冒雨的急馳搶修,也標志著雙鴨山地區電網安全長周期邁進了全新一頁。
雙鴨山電網處在龍江東部煤電化核心區,是國電雙鴨山電廠、大唐熱電廠、寶清電廠和全省東部風電基地的電能對外傳輸樞紐,同時擔負著建龍鋼鐵公司、龍煤礦業集團雙鴨山分公司、龍煤天泰煤化工項目等大客戶供電任務。
從2009年1月國網雙鴨山供電公司成立至今,雙鴨山地區售電量由不足14億千瓦時增長至38億千瓦時。電網固定資產由5億元增長至14億元,500千伏變輸變電工程落地,220千伏變電所由4座增加至8座,66千伏變電站由原有的2座增加到7座。這相當于在原有基礎之上,打造了一個雙鴨山地區新電網。2016年66千伏雙合變建成投產,220千伏太保變下級電壓整理工程。當前正在建設的項目包括:寶清電廠500千伏送出工程征地協調,220千伏紅興隆農墾(友誼)輸變電工程,66千伏牡佳鐵路七星隧道電源工程,老舊變電站綜合治理工程;列入規劃的有饒北輸變電工程。這些工程將為雙鴨山市的轉型發展提供超前用電保障。伴隨著項目的有序推進,網架薄弱的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緩解,線路承載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雙鴨山公司在原有管理水平上,不斷實現管理技術升級。有序推進設備狀態檢修,積極開展輸電、配電帶電作業,籌備集賢縣農電公司和寶清縣電業局帶電作業隊伍建設和購置了應急搶修車、發電車和帶電工器具,在代管縣級供電企業中推廣信息化PMS2.0系統,建設標準化供電所等,提升電網管理企業的科技含量,實現電網管理科學化。
為實現電網科學、高效運行,雙鴨山供電公司實施通訊調度綜合樓新建為主體的三中心建設(通信調度中心、運營監控中心和客戶服務中心),將實現地區電力網絡覆蓋的再升級,形成以“大規劃、大建設、大檢修、大運行、大營銷”為主體的電網智能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