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5%的關稅。在加征25%關稅的名單中,液化天然氣(LNG)在列。
消息爆出后,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數家涉及中美LNG貿易的公司,其中,中石油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去年底與美國Cheniere能源簽署的價值110億美元的天然氣購買協(xié)議目前并未暫停。
中石化方面,但依據阿拉斯加州政府官網信息,州政府負責天然氣項目的Gene Therriault表示,在阿拉斯加向中國出口LNG之前,中美雙方的貿易爭端將得到解決。
上述兩項協(xié)議,是去年底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簽署的全部液化天然氣的合作協(xié)議,分別為:中石化斥資430億美元投建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聯合開發(fā)協(xié)議,和中石油集團與美國Cheniere能源簽署的價值110億美元的天然氣購買協(xié)議。
本報記者多方求證,上述兩項合作均未有明確暫停的消息,依據標普全球普氏數據,今年上半年美國對華出口的LNG出現同比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中美雙方在LNG貿易方面存在市場潛力。
但上述中石油內部人士和分析師一致認為,一旦25%的關稅征收成真,這對美國LNG在華的市場拓展將是重大打擊。
“長遠來看,至少雙方在能源貿易方面已經達成的協(xié)議,執(zhí)行問題不大。”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徐博告訴記者,“但因為美國天然氣太遠了,本身價格優(yōu)勢就不大,再加上關稅的話,影響就很大了。”
價格喪失優(yōu)勢
標普全球普氏的一份報告顯示,對于國內終端用戶來說,即便需求再強勁,25%的關稅增幅是不可能被吸收的。潛在的25%關稅,加上本就有的10%增值稅,中國買家采購美國天然氣的成本上升1/3。
依據標普全球普氏的數據,對于潛在關稅的擔憂已經影響了中國對美LNG的進口。今年6、7月,中國僅進口美國LNG4船,而在今年5月還有5船。
而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了超過188萬噸美國LNG,2017年全年進口為161萬噸。“如果關稅政策發(fā)布,中國買家在短期內不會進口美國LNG。”標普全球普氏分析師Jeff Moore告訴記者。
即便關稅政策沒有落地,這一威脅也將影響中國買家,或是完全停止LNG購買,或是轉售給其他國家。今年6月中旬,中國宣布考慮對美國原油征收25%關稅后,中國聯合石化(Unipec)就轉售了6船美國原油的絕大部分。
更何況美國LNG本就不是中國買家的首選。依據去年的統(tǒng)計數據,中國全部LNG進口中,美國僅占5%左右,澳大利亞和印尼共分享近60%,即便不進口美國LNG,中國仍有充足的空間進行現貨市場的選擇。
同時在亞馬爾項目投建情況下,俄羅斯的LNG逐步進入中國市場,北極航道在貨運上的便捷,將會極大提升該地區(qū)LNG的價格競爭力。而在目前全球LNG市場總體供應寬松的情況下,美國進口的減少不會影響中國天然氣供應安全。
急需市場拓展
在掀起了一波頁巖氣革命熱潮后,美國的石油公司們逐漸遇到了增長道路上的瓶頸——運力。
“在美國頁巖油氣田最為集中的德克薩斯州,原油運輸管道的新增運力最早也要到2019年投產。”一位在美國投資頁巖油田的國內石油公司人士告訴記者,“這使頁巖油的擴產面臨極大瓶頸。”
依據貝克休斯的數據,今年初美國活躍的頁巖油井數量大幅下滑,而為了償還融資帶來的債務,石油公司急需新增收入,這部分收入就來自于頁巖油生產時伴生的、幾乎可以視作“免費”的天然氣。
這也是為什么德克薩斯州waha的天然氣現貨價格,比美國Henry hub價格還要便宜20%的原因。在美國天然氣消費已經見頂,并且出現微幅下落的情況下,尋求出口成為這部分天然氣的出路之一。
中國也理所當然成為這部分多余天然氣最為理想的買家。前幾年,為了緩解頁巖油增長所帶來的市場困境,美國解除了對原油的出口禁令;目前困境再度出現時,政府鼓勵LNG出口也顯得順理成章。
這也解釋了去年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兩國簽署了近2500億美元的合作大單,其中涉及能源項目的交易額占比接近60%,而幾乎這部分的所有協(xié)議都來自天然氣。
但在中美貿易戰(zhàn)之后,美國本土的能源產業(yè)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一方面,美國對中國鋼鐵征收關稅,使得迫在眉睫建設的管道成本大幅上升。Gene Therriault表示,鋼鐵關稅影響了該州為上述項目800英里長的管道尋找鋼材的能力。
另外,中國對美國LNG征收關稅,將使本就不怎么具備價格優(yōu)勢的美國LNG,失去在中國市場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