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990年9月21日,中國第一臺快速客運電力機車在株洲電力機車廠問世。這臺被命名為韶山5型的電力機車總功率為3200千瓦,最高時速為140公里,是我國當時運行速度最快的電力機車,它標志著我國鐵路高速運載技術已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
【親歷】
株洲,田心,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一棟有著80多年歷史的老廠房,見證了中國電力機車事業發展無數個難忘時刻。
1958年,中國第一臺干線電力機車誕生;1978年,株機廠被鐵道部確定成為中國第一家專業制造電力機車的工廠;韶山1型、2型、3型、4型電力機車先后問世,開啟了中國電力機車的系列化、型譜化以及現代化的進程……
1990年,韶山5型電力機車在株機公司問世,成為中國第一臺快速客運電力機車。其時,主持韶山5型電力機車研制開發的,正是今天的“中國電力機車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鐵路客運量猛增。而當時受鐵路開行條件限制,沒有專門的客運列車,都是混編列車,客貨兩用,運行速度也比較低。”劉友梅回憶,“要提高客運能力,滿足需求,提高列車速度成為當務之急。”
為解決這一問題,鐵道部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在“七五”計劃(1986-1990年)內實現以北京為中心、1500公里為半徑的繁忙干線上,開行編組20節、最高速度140公里/小時、運行時間不超過15小時的“朝發夕至”或“夕發朝至”特快旅客列車,在地理上相當于北京到上海、哈爾濱、西安、長沙的距離,以增加繁忙干線的客運能力。
經過可行性技術論證分析,1987年,鐵道部向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下達了研制韶山5型快速客運電力機車的設計任務書。這一項目被列入“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在消化吸收進口8K型電力機車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歷時近3年科研攻關,1990年9月21日,0001號韶山5型電力機車正式問世。很快,0002號機車也研制完成。同年11月13日舉行了竣工儀式并通過驗收,時任鐵道部部長李森茂為機車剪彩。
迄今,劉友梅仍保留著當年鐵道部下達的設計任務書。他介紹,韶山5型電力機車采用了兩段相控整流橋電路、空心軸全懸掛牽引電機、輕量化車體、再生制動、功率因數補償等大量新技術、新結構,是當時我國技術最先進的國產電力機車。“韶5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進入快速客運時代,是中國機車車輛科技界的科學探索和創新試驗。”
就在韶山5型電力機車研制成功之際,鐵道部醞釀啟動廣深(廣州至深圳)準高速鐵路建設,要求最高運行速度達到170公里/小時,為其后的中國鐵路大提速積累經驗。
“這樣一來,韶山5型電力機車140公里/小時的速度就跟不上了。很快,我們在韶5的基礎上開始研制韶8。”回憶這段歷史,劉友梅記憶猶新,“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國家發展日新月異,一個挑戰接著一個挑戰,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很大、壓力很大,但有那么多機會去拼搏和創新,非常幸福。”
“雖然韶5沒有投入批量生產,但韶5的制造經驗和試驗結果,為韶8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劉友梅介紹,通過反復攻關,韶山8型電力機車還成功解決了韶山5型電力機車存在的粘著性能不良、輪對空轉嚴重等問題。“韶5的最大貢獻是科學貢獻。正是不斷探索、不斷試驗、不斷創新,國產機車才能不斷向新的速度邁進。”
1996年11月,韶山8型電力機車在京廣鐵路鄭武段(鄭州—漯河—武漢)提速試驗和動力學性能試驗時,正線最高試驗速度達到185.3公里/小時,創下當時中國鐵路既有線最高運行速度的紀錄。韶山8型電力機車也成為用于中國干線鐵路牽引提速旅客列車的主型機車。
此后,從時速170公里到22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中國電力機車、動車組不斷奔跑出新的速度、新的輝煌。